当前位置:文化 > 读书 >

难以享受行走的现代人

难以享受行走的现代人
2021-10-26 10:08:22 新京报

秋天是行走的季节。午后在城市漫步,周末在郊外行走,这种生活方式似乎在疫情的反复侵扰下变得有些陌生了。国际健身与大众体育协会(TAFISA)把每年的9月29日设为“世界步行日”,倡导全民关注步行活动,但根据《2020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现实,去年我国每日人均步行5927步,较2019年每日人均步行下降了22%。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因疫情宅家的人们开始思考行走的意义。

近期,后浪出版了一本名为《我们为什么要行走》的小书。在这个标题为了吸睛必须设置成问句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要XXX”成为了图书一种热门的命名方式。不过,和别的事物相比,“行走”看起来是如此的稀松平常,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如此不言自明:大多数时候,就是为了从此地到彼地。甚至在本书的豆瓣条目下有一条有趣的高赞评论就用略带吐槽的口吻表示:这显然是一本有了个点子后攒出来的书。

不过,书的作者沙恩·奥马拉并非唯一关注“行走”的学者。即便只是回顾最近几年的出版市场,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行走的历史:1800-1914》、《浪游之歌:走路的历史》等多部作品聚焦过这一话题。其实走路的意义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抛开有益于身体健康这类生理上的意义,如果我们向过去回溯,会发现走路的历史就如一条暗线,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今天我们觉得行走不值得讨论,除了它已经成为最日常的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也是文明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不再行走”。大都市的扩张与改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现代人渐渐难以享受行走的乐趣。而也恰是在此时,人们开始逐渐质疑这种难以享受行走乐趣的状态,给我们生活的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

“走”向真理:

“只有在走路时我才能够思考”

很多人也许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苦思冥想一个问题时,喜欢来回走动,有时候还会因此打扰到身边的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一些历史上知名的“思想者”的形象,也多是在颔首踱步。这仅仅只是一种个人习惯吗?

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沙恩·奥马拉用一些实证研究向我们证明,这也许是因为行走本身就是解决方案、灵感的良好催化剂。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爱尔兰] 沙恩·奥马拉著,陈晓宇译,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年9月版

《我们为什么要行走》,[爱尔兰] 沙恩·奥马拉著,陈晓宇译,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1年9月版

奥马拉指出,行走首先是一种重要的“走神”体验。在走路的过程里,我们随着移动不断将自己抽离出当下的环境,科学研究表明,这个过程看似漫不经心,但却能潜在地帮助我们“整合过去、现在和将来”,成为我们反思当下处境的资源。在行走的过程里,我们能实现一种“执行任务”与“发散思维”之间的切换。对于已经在某个视角下缠斗多时的难题,利用行走“跳出当下”说不定能让人想到意外的新视角。因此,奥马拉也给予行走一个特别恰当的评价:是一种“主动的游手好闲”,又是一种“促进全神贯注的走神”。很多人都看过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主人公在夜色中的巴黎无目的地游荡,不断从一个时空穿越到另一个时空,邂逅着毕加索、海明威们。这么看来,这是一部有关行走的美妙电影,同时也适合成为行走绝佳的隐喻。

电影《午夜巴黎》(2011)剧照

电影《午夜巴黎》(2011)剧照

畅销书《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也曾研究过类似的话题,他甚至补充认为,行走不仅有利于创意的生成,我们还需要去寻找一个最佳的行走速度。行走只有在一个恰当的速度下,才能实现上述说的这种思维的切换,如果走得过快,则需要小心看路、维持平衡,注意力是难以实现走神的。

历史上确实有诸多伟大的发现都和行走息息相关,奥马拉在书里就列举了爱尔兰数学家威廉·罗恩·哈密顿构建“四元数”理论的故事。据说在都柏林的丹辛克天文台到爱尔兰皇家学会的桥上,至今仍刻着这一伟大发现的见证:“威廉·罗恩·哈密顿爵士,于1843年10月16日途经这里,灵光一闪,发现四元数乘法的基本公式。”

除了科学家,哲学家们更是在行走中思考的高手。古希腊著名的“逍遥学派”,就在名字里直接点明了和行走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界的一种说法是,人们曾经直接用Paripetetiker(边行走边讨论哲学的人)一词来形容亚里士多德的学生。而在那个主要靠口传表述哲学思想的年代,行走与思想的过程可谓密不可分。而对于近现代的一些知名的哲人来说,走路更是心头好:霍布斯为了方便自己在行走中思考,会在随身携带的水壶上挂一个墨水盒。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的一句名言即是“只有行走得来的思想才有价值”。存在主义的先驱克尔凯郭尔更是直接点明自己在行走中才能“分心”,并就此写下了名篇《非此即彼》。而在行走这块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可能是卢梭,翻看有关他的传记可以发现,对这位警惕现代文明的思想家来说,让身体穿行在自然之中是对崇尚自然的观念最好的践行。

为了纪念数学家威廉·罗恩·哈密顿在城市漫步中构建了“四元数”理论,都柏林在每年10月16日都会举行“哈密顿行走”(Hamilton Walk)的活动。

为了纪念数学家威廉·罗恩·哈密顿在城市漫步中构建了“四元数”理论,都柏林在每年10月16日都会举行“哈密顿行走”(Hamilton Walk)的活动。

关键词:

相关报道: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

    24-03-26 09:42:23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文明

    文心寻画境 天然得真趣

    24-03-19 10:47:40吴兴河,湖州

    微短剧为何能集中“收割”大学生?

    24-03-14 10:41:50​《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短视频

    旅拍火 游客乐 文旅融合 古城更美

    24-03-11 10:14:16文旅融合,平遥古城

    丝绸古道声悠扬 陇原文旅欢歌唱

    24-02-28 09:52:10“一带一路”,甘肃文旅

    “文字之都”文旅“上新”

    24-02-26 10:00:52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

    春节大鱼大肉吃腻了?快来跟宋人学做清淡养生粥!

    24-02-23 10:02:51《东京梦华录》,食疗养生,宋代

    北京的“龙脉”在哪里?

    24-02-19 10:13:40北京“龙脉”

    新春旅游玩法“上新”

    24-02-01 09:57:40文旅,春节旅游

    纪录片《智在匠心》 彰显中华非遗之美

    24-01-29 09:52:01中华非遗,纪录片《智在匠心》

    多彩文化 辉映红山(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24-01-23 09:56:15赤峰博物馆,红山良渚文化展”

    尺寸藏万象 抚简阅千年

    24-01-17 09:49:23甘肃简牍博物馆,简牍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24-01-15 10:04:16中华古籍,数字化利用

    数字技术赋予千年壁画无限生机

    24-01-08 10:08:14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文物活化利用

    專訪方力鈞:探索面孔与陶瓷

    23-12-29 15:47:31方力鈞,陶瓷艺术

    “无文物”体验展体验如何?

    23-12-27 10:09:16北京遇见博物馆,三星堆文化

    生肖舞蹈:引领“新国潮” 探索民族风

    23-12-20 10:30:45杨丽萍,生肖舞蹈系列艺术片《舞龙》

    “数”说2023中国旅游

    23-12-20 09:44:37文旅产业,旅游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