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无论是作为生活乐趣,还是作为人生追求,无论是对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对领导干部提升素养、做好工作,阅读都十分重要。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需要培育和弘扬全民阅读良好风尚。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越培越厚,全民阅读事业加速推进,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注入更多文化力量。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需要提供更多优质阅读产品。好的阅读产品是推动全民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何为好的、优秀的作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就是优秀作品。近年来,从评选“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到举办“书映百年伟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好书荐读活动,再到推出“中国好书”评选活动月榜、年榜,一批又一批好书佳作呈现在读者面前,为全民阅读活动打下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始终突出思想引领,以主题出版物为抓手,注意区分不同读者群体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我们就一定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用“中国书香”更好打造“书香中国”。
你可能以为,中国古代的战士和将军也应当像《封神》质子团那样,有着钢铁一般的发达肌肉,胸肌和腹肌紧致有力、线条清晰,充满雄性荷尔蒙。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茶,起源于中华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农时期。历经岁月涤荡,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国人的日常起居,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入画,以画释茶,古代绘画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艺术、美学等信息,以古代茶画为媒,可以探寻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起居和饮茶方式的变迁,以及茶家具和相关陈设用品的演变等,从而梳理茶生活与茶家具的发展脉络。
若说《红楼梦》里大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物,“穷婆子”刘姥姥大约可以排入top5。尽管她在全书中戏份有限,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为“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宁荣二府增加了少见的欢声笑语,也给绮罗丛中的泼天富贵补充了来自下层平民的视角。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000多年前的古人,竟然用这个原理制作了一件酒器——竹节柄铜汲酒器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正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对于万事万物,都要赋予他们一个合适的名。那么,给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起一个好名字,自然是空前重要。不过,有些古人的名字似乎起得非常随便,甚至难登大雅之堂。
翰林院是“为国储才”。“储”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在较长时间内,在朝廷有意识地培养下,通过接触顶级信息、人才、事务,并静下来思考、学习、锻炼、交流等,避免因沉沦琐碎事务而失去宏观能力,保持战略视野;第二层则还是以使用为目的,翰林院是清流部门,但不是为培养清流而存在,道德文章、圣人古训是面,经国天下、谋划布局才是里。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于2022年11月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故宫博物院近期举办“茶·世界——茶文化特展”,以展览形式,展现茶史之厚重,茶道之精深,古今茶事之丰富。
发生于1858年的“戊午科场案”,对年轻的咸丰皇帝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面对清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科场舞弊案件,他的想法和行动无疑会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戊午科场案”入手,梳理并总结出咸丰皇帝的处置措施,有利于客观、深入地了解咸丰其人,进而对晚清的科场和政治腐败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