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短讯 | 文化前沿 | 世说新语 | 中华书苑 | 沧桑史话 | 艺术舞台 | 中华传奇 | 民俗风情 | 世界文化 |
买书不完全是为了看 爱书的人大都有贪多务得之病,在书店看到一本好,觉得非买不可,买回来翻了半天就束之高阁,又见新书还忍不住要买,渐至藏书积千累万,可腹笥中的书并没有增多,这一类读者最多,也是自负盈亏的出版社和靠写作吃饭的作家要大力团结的对象。开卷有益,闭卷谁说有罪呢。 明人有一篇小品写好书者三病。一病,浮慕时名,徒为架上美观,除书籍装潢精美之外,一概不知;二病,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研读,漫沾灰尘,称为书肆倒很名符其实;三病,博学多识,精勤多年,可惜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下笔则一筹莫展。这种“书囊”多是没世无闻的,干不出曹丕所说的“不朽之盛事”。 这三病当然不是人生习气的恶瘤,与人嫖赌偷盗之病也有雅俗善恶之别,却是人生雅好中的无奈。第一种病病得有理,至少知道书这东西虽不能疗饥,却可以祛俗,摆在家中可以令人赏心,比将钞票做成工艺品和家中装饰招财进宝之类玩意的人多些优雅气。第二种病也无可厚非,有谁将家中的每一本书都好好地读过,可书天天在印,大家非得都要读完才买,写家们非得搁笔,出版社非得关门不可。这个病难医,也不必医。第三种简直不算病,陶渊明的读法,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却被钟嵘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天资有高下,学习有先后,所以记诵如流,不一定下笔如江;而不求甚解,却可以含英咀华。据说英国有一绅士,藏书数万册,每一本书都有他的批语,他并没有片楮只字传世。读书不一定为了自己的名山事业才算读书,读书可以娱乐,可长见识,这一点培根有高明的见解。象钱钟书那样读书,是天才专利的读法,我们如何学得来。他家中并没有多少藏书,只是读书笔记有几麻袋,古今中外许多典籍他记诵如流,几卷《管锥编》就是一本万卷图书精华鉴赏录,泱泱中国能读懂并理解其中全部文字的人恐怕找不出几个,象他这样读才算读书,又能有多少呢。相比之下,报载一位家境并不很富裕的女小学生的书近两万册,单从方法上说,只读自己买的书,似乎有点笨,但不能说是读书人的一种病,倒是鼓励她买书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近乎痴愚。 买书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渴求,读书更是心灵的沐浴。买书不读,书还不算全部属于自己,至少书的“心”不是。大似有一位美丽的女友,却没有拥有她的心,这是一件不安全的事。有好书不看,丢了和被人借去不还后,才念念不忘,尤其是看了一部分的书。司空图说得好:亡书久似失良朋。空闲的日子里,该访访这些朋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