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通行证 | 中华邮 | 香港邮 | 企业邮 
  文化短讯 文化前沿 世说新语 中华书苑 沧桑史话 艺术舞台 中华传奇 民俗风情 世界文化  


【杂文】

                       谁也不是谁的奴隶 
                           --小议文学和科幻的兼容问题

   首先,我们不用去研究那些生硬难懂的技术性名词,不用要求读者都有相当资历的文学造诣,也不用把注意力投放在太多的科学焦点上。现在总的问题是,文学是否要归由科学掌权?

   有人说主张此种观点者是打着科幻的旗织攻击文学,这无疑太言重了。科技和文学一向和睦相处,正是有了科幻文学,才有了文学与技术的链接,不是皆大欢喜么。试问:如果绝对的将两者分化开来 ,是否"忧患意识"过剩呢,断然把技术革新应用到文学界又是否适当呢?

   科幻也属于文学,它本身就在于通过文学的形式对科学进行良性约束,促进文学和科学双方的健康发展。这就意味着,"技术"还不是万能,仅靠科学还不够。精神从属于物质,是要成为物质的邦浦,而不为受其一方之奴隶。何况文学的存在和作用,并不仅仅为着约束科学,文学的使命是对人的精神领略,生存意义进行探讨,它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体现了这一点,就算是科幻小说,也绝少能有一篇脱离这一中心。显然文学要拟定和规划的是一种人性课题,这当然不能仅由科学来攻克,单靠"技术"文学也无法深入涉及,"技术"文学所能发挥的不过是一点边缘效果和仿文学的余热罢了。目前,人们一味追随物质发展的巨大速度,反而忽略了精神上的失落及科技的负面效应,这正是促使文学界出现所谓"末世情怀"的一个重要诱因。而当前状态下,纯文学之所以淡而不衷,也是因为它适当弥补了某种精神空缺。就是说,科技确实能给我们带来便利,然而科学不能在精神上开导于人类。我们不能为了促进物质文明,就任精神领略一片空白。所以,我们不只是需要一些实验室的技术人物,也需要另一类人坐在星空下或者面对苍茫无际的大海,对人类本身进行思考。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种"技术性"的文学观点,它并非在遥指SF。它的主旨是:文学应为技术服务,文学应和技术一样,有其现实的功归途用。文中所举事例倒也铮铮有理,头头是道。所犯的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却是显而易见的。最基本的哲学路线走反了,脱离精神生活,片面强化技术的力量。众所周知,文学本生带着一定的唯心特征,敞开来说,文学是精神工作,是意识形态。既是精神的,无论怎样用技术的观念对它进行改造,文学照样是文学,不能用来解渴,不能用来充饥,只是用来作为现实的投影,启迪心灵,让精神作灵性升华。文学应用范畴属于精神,把它和对人类物质水平起推动作用的科技相提并论,就好比同台表演,一位唱歌,一位跳舞,如果跳舞的比唱歌的更吸引观众,收视率更高,是不是就得让唱歌的退出呢?但是,没了唱歌的当伴奏,这一场舞必跳得索然无味;抑或又让唱歌的边歌边舞;结果全因牵强附免破坏了和谐的舞台效果。又好比狗拿耗子,不能因为它不会拿耗子,拿的耗子比猫少,就一笔抹消它看门的功劳 。看来,要一味讲求技术的话,不用说哲学与文学,无数的社会分工将失去其意义。我觉得阿来编辑在产生这些哗众取宠的构念之前,他应该首先考虑的,不是纯文学和"技术性"文学孰是孰非,而是这些理论对文学的冲击和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这种两极分化是不负责任的。

   诚然,没有必要为这个问题引发过多的辩论。它得到的争议想必已够丰富,再多放几响空炮似乎有点杞人忧天。随着高科技时代和二十一世纪的到来,这种类似的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克隆所引来的科学进步和伦理道德之战,两边相持不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只好通过"动物"这种中介来解决缓解矛盾。更何况我们还不知道,克隆技术预视给人类的到底是福音还是毁灭。其实一般人对这些高科技的结晶的响应不过是单纯的心理反射和意识快感,由此才产生一呼百应的局面。在这些热潮过后,人们又回复到人类古老的理性思维和传统反演的阶段,文学的重要性才更能显示出来。科技以人为本,科学最终也是要延伸到人的身上,这就是它的局限性,用这种现实性的"技术"手段来改造文艺,势必给文艺加上无可消解的桎梏,而削弱文艺的力量。那么阿来编辑本着科幻既是文学又与技术沾边的原则,在挑战文学的同时又没有和文学彻底划清疆界,是否意味着要让文坛变成SF的据点,从文学爱好者和SF爱好者的双重身份出发,我只能这样理解,以求给予其一些平衡和褒扬。放长眼光纵观文学发展史,从十七世纪的古典主义,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到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及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形形色色的流派都有其形成的社会动因。假若我们将阿来对现存文学的这种分派冠以二十一世纪"后现实主义"的名号,如果这种"技术性"的分歧确实能引来一场空前浩大的文学革命,那么谁也不能料定,紧接着不会戏剧性地发生一场同样浩大的"文艺复兴"。世界总是发展的嘛,两边都不必拘泥于口头的理论,我们不能对此作过多的是非论断。孰是孰非,就静待时间来验证吧。

   话说到这儿,两边都讨好了一点。然而我坚信,不管世界如何变迁,缪斯之美是永恒的,文艺的神圣宗旨是不会向任何物质诱惑妥协的。

 

                       返回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05871
版权声明 | 联系方法 | 刊登广告 | 使用说明 | 关于中华网 | 豁免条款
版权所有 中华网 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