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篱笆,红砖,灰泥,黄土所搭建的家园毕竟还是抵挡不住台湾岛最常见的天灾侵袭,一经过刮风下雨便要在遮风避雨中等待雨过天晴,当然,中国人的刻苦耐劳的本性以及不屈不挠的天性是不允许轻易放弃的,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于是房子当然也可以想办法改建。
眷村餐馆(图源:网络)眷村人通常的整修方式是从门口向外延伸厨房,室内增加吊铺,开采光天窗,甚至是增建二楼等等,用的材料也从原来的竹篱笆、灰泥变成坚固的砖块,水泥,瓦片。在眷村行走的,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各个时期的建筑物,其中重要的依凭就是房子上砖瓦的种类。青瓦黑瓦水泥瓦羊毛毡等等,不同时期不同的建材,全部被原封不动的保留在了眷村里。
眷村建筑(图源:网络)建筑的特色,环境的穷苦,也让眷村居民感情融洽,以前眷村的居民,生活穷苦,所以都特别珍惜食物,而食物卤过以后,可以保存较久,所以卤菜算是有名的眷村菜之一,眷村里的小餐馆的厨师们如有机会到外面的餐馆用餐,吃到较好的菜肴,就会细心观察菜的材料以及研究烹饪的方法,并尝试与本身的产品结合及改良,所以眷村菜已经跟当初大陆北方的面食差异很大,以前眷村因为每户人家都住得很近,所以大家感情都很好,也常常去邻居家吃饭,大家互相提供自己独门的拿手菜肴,切磋厨艺,推出有特色的菜给邻居吃,是很常见的事,所以眷村的菜色就是经过不断的讨论研究而推陈出新。
眷村建筑(图源:网络)眷村还有另外一道传统美食,眷村牛肉面。其实台湾人本来不吃牛肉,因为对他们来说,牛是耕田的伙伴,台湾有专门的牛的疗养院,一些农民退休不种田了之后,会把牛送疗养院终老。台湾也没有面,台湾的面食就是从49年开始的。49年以前,台湾的面食仅限于喜饼月饼之类的节庆类的面食,因为台湾不生产小麦,面粉要从外面运过来要渡过台湾海峡,那是非常奢侈的,所以台湾人不会用这么贵的食材拿来做面条。
眷村双酱面(图源:沈明川/摄影)但49年以后,大量大陆人来到台湾定居,此时正在接受美国援助的台湾获得了美国大量的滞销面粉,没想到,这正好解决了思乡的饮食文化,从此,台湾的牛肉面到处都是,就连最偏僻的乡镇都可以找的到牛肉面的身影,而这,就是眷村对台湾的影响力。
眷村建筑(图源:网络)虽然都是中国人,但对于过春节的习俗,眷村人和本土台湾人也有着不尽相同之处。放鞭炮是最具春节特色的习俗了。在眷村,每年的除夕夜,鞭炮几乎要响彻一夜,而这在眷村之外,是绝不可能的。
眷村建筑(图源:网络)紧靠台湾左营军港的眷村,每到除夕夜一过零点,全村都不约而同地放起长串鞭炮,曾经有过一串鞭炮放了1个小时的纪录。这时,左营军港内的上百艘军舰也同时鸣汽笛庆祝新的一年到来。再加上相邻的果贸、海光、自助、自勉、自励、复兴、胜利等都是上千户的眷村,这些村子会一个村接一个村地燃放鞭炮,一直到天亮。经常会有人因实在太困先睡了,而醒来后仍能听到鞭炮声。巨大持久的鞭炮声,往往把小猫小狗吓得四散奔逃。所以,每到大年初一,眷村的街面上还会出现家家户户寻找自家猫狗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