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各地博物馆迎来大批参观游客。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近年来,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我国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让文物说话
加强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各地博物馆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注重文物价值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再现中国古代绘画2000余年的发展历程,故宫和国博联展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逐梦寰宇问苍穹”……国家博物馆近日推出的多个展览,让观众感受传统和现代、过去和未来的交融。近年来,国家博物馆深入推进展陈体系、传播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文博行业在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不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理应有所作为。”
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成为博物馆发展的另一着力点。越来越多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蕴涵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展示,推出更多富有知识性、原创性的主题展览。在江苏南通博物苑,《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先驱——张謇》主题巡展先后赴浙江、上海、四川、新疆、江苏、江西等地展出,累计观众达40万人次。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说:“我们秉承张謇先生的‘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办苑宗旨,通过临时展览、社教活动、学术讲座、志愿服务、文创开发等,融入市民业余生活,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年均接待游客量从60万人次增长到90余万人次。”海南省博物馆利用地方优势,深度挖掘黄花梨、沉香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展览,秉持“走出去、联合办、自己办”的办展思路,不断突出地域文化理念,彰显海南风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海南省博物馆馆长苏启雅说,海南省博物馆近5年来共举办130个临时展览,200余场线下活动,编辑出版学术著作30余种(册)。
南宋建立初期,为了立国,曾与北方的金及其扶植的伪齐激战无数,其中如郾城大捷、朱仙镇之战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小说传奇大肆渲染(如朱仙镇“岳家军八百破十万”等),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及其统领的军队,也广为后人熟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不仅具有查字的实用功能,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