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文化馆光明图片
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中心光明图片
山东峄城一个村子正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孙慧摄/光明图片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市民正在舞龙。辛秋实摄/光明图片
遍布城乡的文化馆(站),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长期以来,文化馆在社会上的“能见度”和“存在感”比较低。作为文化事业单位,不少文化馆习惯做政府交办事项的“落实者”,缺乏为群众服务的主动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为文化馆行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文化馆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总基调,在全民艺术普及中,重点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青少年美育、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等工程,将文化馆打造成开放、年轻、数字化、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开门办馆,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南宋建立初期,为了立国,曾与北方的金及其扶植的伪齐激战无数,其中如郾城大捷、朱仙镇之战等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被小说传奇大肆渲染(如朱仙镇“岳家军八百破十万”等),岳飞和韩世忠等名将及其统领的军队,也广为后人熟知。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不仅具有查字的实用功能,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里程碑意义
康熙六年(1667),刚刚亲政不久、14岁的康熙帝曾召见还处于软禁中的南怀仁,向他讨教天文历法知识。康熙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合天与否,有何明显的依据?”即判断历法准确与否,其依据是什么?南怀仁认为,历法“合天与不合天,从古以来皆以测验为依据”。南怀仁提议,用推算日影长度的方法来验证历法准确度。
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宋代文化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是中国古典艺术之巅峰。宋人还开创了一个“诗意生活”的时代,让雅致步入日常,韵味藏于生活。
《礼记·杂记下》说,有人问曾子,“夫既遣而包其余”,曾子告诉他:“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可见,古人认为吃不了的美食应“打包”带回。
作为文明传承和信息记录的载体,书籍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学而时习之”的刻苦,还是“不求甚解”的消遣,书籍总能带给我们以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
提起美国的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大名鼎鼎的华尔街(Wall street)。17世纪时,华尔街是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修筑的一堵土墙。百余年后,华尔街两旁布满了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