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与黎川的文学叙事

2017-08-10 09:16:15  黎川发布    参与评论()条

黎川在张恨水文学生涯中的特殊地位

张恨水接触的第一部小说是在黎川。张恨水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而与黎川有关的作品,除了上述有关的涉及,几乎难于寻觅,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撼。然而,回顾先生50年的创作生涯,人们惊奇的发现,先生阅读的第一部小说,竟然是在黎川的乌蓬船上。张恨水的女儿张正,对这一浪漫有趣的情节,从历史的角度,作了充分的肯定“不想就是在这条江上,一个偶然的发现,竟对父亲的人生之路起了决定性的影响——”难怪张恨水先生把黎川视为一生文学创作的源头,张恨水的文学巨舰,是从南津码头起航,从黎河驶向了大江大海!

黎川钟灵毓秀,底蕴丰厚,民风淳朴,恨水先生在黎川生活时间虽然不长,但少年恨水在黎川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对先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和巨大的影响。10岁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黎川是张恨水成长中的重要一站,也是文学生涯中的关键起点。用儿子张伍先生的话说“人生的际遇总是难以预料,在黎川乌蓬船上的一本小说,竟然引领了父亲的一生,并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奇观。”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研究会副会长、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谢家顺在其2014年出版的《张恨水年谱》(安徽文艺出版社)中,作了如下论述:

(新丰桥脚下的新丰桥10号张恨水故居)是一幢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建于19世纪下半叶,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历来为官署办公之地。黎川老街依河而建,码头众多,水运繁忙。而张王殿码头是江西与福建两省交通的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当时的官府衙门便在南津码头的渡口设置厘金卡(又称厘金局),征收木竹盐税。张恨水父亲身为盐官,全家便居住在码头的公署之内。此故居是国内唯一一处仍保存完好的张恨水故居。民国初年曾改为县城最大的纸行,如今大门左侧的墙壁上尚依稀可见“恒昌隆纸行”字样。

此时期(黎川生活),张恨水学业有三大进展:一是由《四书白话解》而对文言文虚字的作用开始有所了解。二是在由南昌到新城的木船上发现了一本《残唐演义》,拿起来一看,便被书中复杂而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是张恨水最初接触小说。端木先生也是个三国迷,“他桌上常摆一本《三国演义》。先生不来,我就偷着看,看得非常的有味。这书,帮助我长了不少的文字知识。”(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从此,张恨水成了小说迷。三是张恨水爱上了《千家诗》,并请先生教他读诗写诗。这是张恨水接触古诗的开始。

《张恨水年谱》是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以上论述,充分肯定了黎川生活在张恨水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作用,标志着学术界对黎川在张恨水文学生涯中的特殊地位有了明确的共识。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与黎川的文学叙事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与黎川的文学叙事

张恨水的后人与黎川再续前缘

一个世纪以来,张恨水的作品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忘记,反而随着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普及,有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市场。张恨水的儿女孙子,怀着对父亲和祖父的深切怀念,沿着先人少年时代的足迹,先后开始了“黎川之行寻访活动”。2011年5月31日、2013年10月中旬,张恨水四子张伍先生(现居北京)、长女张明明女士(现居美国),两次千里迢迢,飘洋过海来到黎川,两位老人参观了祖父和先父的故居,他们没有想到,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先辈的旧居仍然保存如此完好。久居美国的画家张明明女士,画下的父亲故居的草图全貌,并挥毫写下了“溪水潺潺,书声琅琅”的赠言。张伍先生无恨感慨地说,黎川是父亲文学创作的启蒙圣地,是黎川的山水蕴育了张恨水,是黎川的人文山水赋予了张恨水才华与灵气,感谢黎川的山水和人民,成就了父亲和父亲的文学事业。之后,兄妹俩数以万言的《黎川,父亲的梦里江南》散文公开发表,让张恨水与黎川的世纪情缘,又一次得到了链接和升华。

不仅于此,2013年4月12日,张恨水之孙张纪,沿着先辈的足迹,来到黎川感受祖父当年的“江南记忆”。身为高级记者的张纪,从祖父的老屋,到黎川的历史文化,从祖父的记忆文章,到黎川的乡风民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洋洋洒洒的写下了《黎川笔记》、《张恨水之孙张纪黎川访谈录》;2015年7月,张恨水的二女婿洪克珉先生,怀着对老人的景仰和对黎川文化事业的支持,一路风尘来到黎川,举行了张恨水生前书信、治印、旧照、诗词作品、手稿原件和复印件捐赠活动,为丰富张恨水资料馆藏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续就了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之缘和对乡土乡情的血脉传承。2013年6月8日,张明明女士在纽约参加“华美协进社”、和“华美人文学会”节目访谈中,重点介绍了张恨水在黎川的童年故事,介绍了黎川深厚的历史文化,用精美的图片和画作,演示了黎川古老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让偏远小城黎川首次登上了世界文化艺术的殿堂。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与黎川的文学叙事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与黎川的文学叙事

黎川打造张恨水文化名片的初步构想

近几年来,在国家文化部的指导帮助下,黎川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古镇旅游开发初具规模,“文化立县”成为地方政府的施政理念。沉没了将近一个世纪,张恨水与黎川的历史传奇,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张恨水在黎川的生活故事,引起了专家学者和社会的热情和关注,开发张恨水文化资源,打造张恨水文化名片,自然成为黎川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抓紧做好张恨水旧居的申级保护。作为全国唯一留存的旧居硬件遗迹,黎川张恨水旧居就具有了不同凡响的价值与意义。黎川县政府已将张恨水旧居的保护,纳入到了老街建设的规划设计当中,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张恨水旧居已经成为老街的重要文化景点,成为了黎川“双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必须紧锣密鼓做好省级、国家级文化保护的申报工作。

二是加快张恨水纪念馆的建设。申级保护是场馆建设的前提,纪念馆的建设是对旧居的保护和升华,是更高意义上的文化发掘和打造,更是对恨水先生文学成就的尊重和敬畏。黎川老街的改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势比人强,张恨水纪念馆的建设已经摆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快对纪念馆的设计布局,是当前老街文化打造的重要工作。

三是加强对张恨水的文化研究。硬件建设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强化对张恨水文化的研究,才是对张恨水文化和精神的最好传承。利用黎川的现有条件,加强与外界专家学者及张恨水研究机构的联系交流,承办有关学术讨论和纪念活动,扩大影响提升黎川文化品味。老街是黎川的名片,是地道的江西南风窗,更加全国全民族的遗产。黎川老街具有浓厚的民国风味,而张恨水的文学作品大多是民国的故事,将黎川老街打造成为张恨水及民国影视剧拍摄基地,为黎川的“文化立县”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作者:黄健平

摄影:邓少洲

关键词:张恨水黎川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