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张恨水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情缘

2017-08-12 13:07:42  黎川发布    参与评论()条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情缘

张恨水(1895年-1967年),安徽潜山县人,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他的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近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1905年,张恨水10岁时,随父亲来到黎川,正是在这里,张恨水第一次接触了通俗小说,并在私塾老师潘端木先生的熏陶影响下,张恨水开始了文学启蒙。张恨水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描写了进入黎川的过程。那一年,他和二叔一起,乘坐乌蓬船,一觉醒来,看到叔叔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连自己跟随他说话都没有听清楚。他凑过去看,原来是一本绣像小说《薛仁贵征西》,于是他就挤在叔叔身边和叔叔一起看,张恨水越看越爱看,等到叔叔看完,自己接过来看,一看就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他知道了小说是怎么一回事。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情缘

人生的际遇难以预料,在黎川乌蓬船上的一本小说,竟然引领了先生的一生,并造就了一位伟大的作家,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奇观。一个世纪以来,张恨水的作品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世人忘记,反而随着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普及,又有了更强劲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市场。可以肯定的是,黎川的山山水水,廊桥码头,小街古巷,风俗人情,历史环境,文化背景,对张恨水的成长和今后的文学创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熏陶和影响。

黎川位于武夷山脉中段,属于赣江抚河水系的上游。这里雨量充沛,风景优美,民风古朴,是典型的“江南小镇”。难怪张恨水离开黎川多年后,黎川的山水仍然让先生魂牵梦绕。1929年3月3日,张恨水在《上海画报》发表《旧岁怀旧》一文,他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对黎川的思念之情。

张明明女士

张明明女士

2011年5月31日,张恨水之子张伍先生、之女张明明女士,千里迢迢,飘洋过海来到黎川,两位老人参观了祖父和先父的旧居,他们没有想到,历经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先辈的旧居仍然保存如此完好。久居美国的画家张明明女士,画下的父亲故居的草图全貌,并挥毫写下了“溪水潺潺,书声琅琅”的赠言,因为,年仅十岁的张恨水就是在这里,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教育,张恨水的文学巨舰,是从旧居门前的黎河起航,驶向了大江大海。 之后,兄妹俩数以万言的《黎川,父亲的梦里江南》公开发表,让张恨水与黎川的世纪情缘,又一次得到了链接和升华。

张纪先生在拍摄老屋图片

张纪先生在拍摄老屋图片

左为张纪先生,右为黎川武一平老师

左为张纪先生,右为黎川武一平老师

不仅于此,2013年4月12日,张恨水之孙张纪,沿着先辈的足迹,来到黎川感受祖父当年的“江南记忆”。身为大学教授、高级记者的张纪,从祖父的老屋,到黎川的历史文化,从祖父的记忆文章,到黎川的乡风民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饱含感情的写下了《黎川笔记》,续就了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之缘,和对乡土乡情的血脉传承。张恨水的儿子张伍先生也无限感慨地说,黎川是父亲文学创作的启蒙圣地,是黎川的山水蕴育了张恨水,是黎川的人文山水赋予了张恨水才华与灵气,感谢黎川的山水和人民,成就了父亲和父亲的文学事业。

【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张恨水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情缘

2013年6月8日,张明明女士在纽约参加“华美协进社”、和“华美人文学会”节目访谈中,重点介绍了张恨水在黎川的童年故事,介绍了黎川深厚的历史文化,用精美的图片和画作,演示了黎川古老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让偏远小城黎川首次登上了世界文化艺术的殿堂。

2015年7月,张恨水的二女婿洪克珉先生,怀着对老人的景仰和对黎川文化事业的支持,一路风尘来到黎川,举行了张恨水生前书信、治印、旧照、诗词作品、手稿原件和复印件捐赠活动,为丰富张恨水资料馆藏提供了宝贵的支持,续就了祖孙三代与黎川的不解之缘和对乡土乡情的血脉传承。

作者:黄健平

编辑:午蓝

关键词:张恨水黎川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