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赵晏彪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上的演讲:张恨水作品的国际化

2017-08-22 14:22:15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8月17日,“黎明山川·梦忆心远”张恨水(黎川)国际文学周活动在江西省黎川县开幕。文学周期间,为了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倡议,特意举办了“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活动。以“张恨水文学影响和影视创作”为核心主题,邀请张恨水研究会学者、汉学家、文学编辑、作家、评论家等探讨张恨水文学的历史地位,确立黎川县与张恨水文学的渊源和价值,以及张恨水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影响。

在张恨水国际文学研讨会的“张恨水与国际”论坛上,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赵晏彪认为自张恨水始,才有了“畅销文学”的概念。在他看来,张恨水的小说不仅在小市民的层面上有广泛的读者群,而且还深深打动了很多高层的读者。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赵晏彪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秘书长、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副主编赵晏彪

以下为赵晏彪先生演讲实录整理:

近年有几个外国的翻译家在一起和中译公司在商讨翻译一些作家的作品,我们开出了一个很长的名单,这份名单囊括了现在中国最著名的一些作家。很遗憾,这些翻译家们看了这张名单,他们自己说出了一些名字,但这些名字并不出现在这个名单中,他们的名字我们很少听说,张恨水就在他们说出的名字之中。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有名的获了很多奖项的一些作家的作品,只在中国有影响、在国外没有人熟知;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作品如何走向海外。近些年,我们跟国外的译者沟通,他们认为中国人翻译得作品不少、介绍到国外的作品也很多,但为什么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外国的翻译家说中国人翻译的作品用的是中国人的思维、写作方式,而不是用的外国人的思维和写作方式。一定是要用英语思维来翻译,才能把中国的作品翻译好。所以我们有些著作为什么迟迟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中国的作家写得不好,而是翻译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今天的议题是中国的作品如何走向国际。因为当前全球一体化,中国的作品应该让大家都知道。作家的职责应该是民族性、人民性和传播性。我甚至认为张恨水之恨水二字是很有道理的,水火最无情。张恨水生平最恨那些无情之事、无情之著和我们认为无情的笔吏。有些人在写历史的时候、在写评论的时候,他们以自己的好恶、以自己的一己之私或者为了升官发财、或者为了文人相轻或者因为某些原因,用自己的笔来封杀诋毁别人,这在文坛上屡见不鲜。水之无情是灾难,人之无情是危害,小说无情是无趣,这便是我们今天研讨张恨水、纪念张恨水、还以张恨水应有文学地位的一次有情有义、为真正繁荣中国文学艺术、让中国的小说真正地走向世界的一个盛会。

第二就是我作为一个刊物的负责人,同时作为一名作家,最深切的体会是什么呢?读者是我们刊物和作家的上帝,发行量是我们作家和刊物的脸面,现在各杂志都在谈发行量,作家也会因为你的发行才看你的码洋。所以我们离不开读者,离不开脸面,现在许多人办刊物,就读者认可度,有谁可以跟连载张恨水的《世界日报》相比呢?许多人在写东西,有一些获奖的专业户把中国所有的奖项拿到了,但是有谁能记住一篇小说当中的一个细节、一个人物?有多少人能记住你的作品?我们再看看张恨水的小说,一百多部几千万字,能够达到妇孺皆知,这样的程度我觉得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作家的风范。有人说近30年来运用章回小说体能够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的生命的作家,应该首推张恨水。如今我们写长篇小说的作家特别多,一年长篇小说从十几部、几百部、上千部到现在接近万部了。有些写手在网络上一年写百万字。我曾经和中国文学研究会的白烨先生有交流,他说不用上万部,就是一千部长篇小说能够进入评论家法眼的,这一年当中也不过二三十部而已,能够让大家关注的也就那么十来部。最后能够真正留下来的也就三五部,所以多有垃圾。可是张恨水逝世50周年,还有那么多粉丝、还有那么多读者、还有那么多人在读他的作品、在怀念他。这就是纪念张恨水、研究张恨水、学习张恨水重要的一个道理。

第三就是自张恨水先生始,才有了畅销文学。我们现在一说畅销书,出版社都说某某作家的畅销书,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部文学作品真正走向社会、走向读者、妇孺皆知的少矣。由此想到一个问题,当年张恨水的小说里跳动的是中国人民生活的脉搏。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应该体现中国人现在真实的生活。我举个例子,有一次让外国朋友喝酒,他说不能喝中国酒,因为你们往酒里面撒尿,这就是一部《红高粱》带来深远的影响,一个镜头让很多人误解中国,包括高密农村的景象。鲁迅的母亲爱看张恨水的小说,这绝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是张恨水用犀利的笔锋刻画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生活,在门第、权力和金钱交织下的真实场景,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时期社会各阶层生活的情态,有达官贵人的腐败,有劳苦大众的那些情趣和窘迫,有文人骚客的小情小调,更有革命者抗击入侵者的牺牲精神。他的作品情节曲折而复杂,结构布局严谨而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技法融为一体,被誉为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但在他的笔下通俗却不媚俗、写善但不扬恶,恰如老舍所感叹,张恨水是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为此,我们完全相信张恨水已经做到了将他的小说达到民族性、人民性、传播性三性的完美结合。

1938年毛泽东提出要创造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要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在当年毛泽东提出来中国的和国际的要融合。当今社会美国的文化侵略、全球一体化的迫近,重拾张恨水、研讨张恨水,不仅是主办方的用心良苦,更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文化战略意义。无论是高雅文学、通俗文学、网络文学,只要是文学,以色情、暴力、骂人、诋毁中国人的形象,这样的作品也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吸引眼球,有的作家用身体写作,有的作家不惜把家乡父老、把父母都诋毁得一塌糊涂。张恨水的小说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景象。有人说章回小说是旧体,但他说我觉得章回小说不是可遗弃的东西,不然《红楼梦》《水浒传》何以成为世界名著呢。新派小说虽一切前进,而文法组织非习惯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的普通民众所能接受。张恨水说,我一贯主张写章回小说在通俗的路上走,绝不写别人看不懂的文字。

我们做翻译的时候,有些小说家写的东西连我们学中文的人都看不懂,还要猜,让翻译家翻译就更难了。翻译首先要让人读懂,至少能够把它直译得很流畅,才能达到信达雅,如果流畅都达不到,何谈翻译得很好。张恨水的作品流传如此广泛,而且四五十年了还在流传,那么现在的作家在写东西的时候,能不能预计或者说预测我们的作品能流传多少。作品要想长命百岁,就要有生命力。张恨水的小说不仅在小市民的层面上有广泛的读者群,而且还深深打动了很多高层的读者。据史料记载,毛泽东、宋美龄都喜欢张恨水的作品。其小说还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在海外也广为流传。他的小说《81岁结婚》曾译成英文,很多国外著名图书馆都藏有张恨水的诸多著作。1931年《春明外史》被美国拍成电影《银汉双星》,在国外影响很大,在中国出演影响也很大。

综合论之,张恨水说,我作小说没有其他的长处,就是不作淫声,也不做飞剑斩人头的事。不秽、不淫、不盗,他重气节、富正义感,所以说张恨水的《春明外史》为代表的言情通俗小说,真正扛起了中国对外传播的大旗。至少在东南亚一带,他的传播力很大。由于某种原因,他的著作没有广泛地被介绍到国外,是有原因的。

遗憾的是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却被“封杀”了很多年,这是中国文化的损失,对世界了解中国作家、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的重大损失。现在张恨水的作品有希望被翻译成各种语种介绍到国外,有机会让国外读者知道中国的优秀小说,深刻地记载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我现在负责的《民族文学》杂志社,该杂志有六个语言版本:汉蒙藏维哈朝,其中蒙古族文、哈萨克族文和朝鲜族文字是跨境文字。我们今年和中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丛书,就叫《双语翻译文学作品经典丛书》,获得了2017年中华文艺原创精品工程奖,前面是汉语,后面是维语、蒙语等等。如果可能的话,我们首先要把张恨水的作品翻译成蒙藏维哈朝文字,至少我们在韩国、哈萨克斯坦、在蒙古国应该让大家读到张恨水的作品,同时翻译成蒙藏维哈朝这五个民族语言文字,杂志走到哪,文学作品就走到哪,也想把张恨水的作品介绍给这些民族,让这些民族的读者了解中国还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

所以民族性和人民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补充的,是构建民族精神的统一体,只有属于人民的文学才能是真正民族的文学,是民族的文学才能够得以传播,我希望我们多为中国的文学向社会传播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要提倡一点,就是张恨水说的,不做淫声,也不做飞剑斩人头的事,要做真实的中国的好故事。

(责任编辑:段颖 CC004)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