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大美海西之文化魅力

2017-09-21 15:08:03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蒙古族传统习俗中,人在一生中要过三大喜事,举行“婴儿洗礼”、“剪发礼”、“结婚仪礼”,还有祭火、祭天、祭山、祭敖包等一系列祭祀活动和习俗。智慧的蒙族族人擅长民间故事、谚语、歌谣,其中,歌谣曲调优美、都是赞美家乡、思念故乡和亲人劝喻等方面的内容。

藏族

藏族是海西另一个主体少数民族。藏族人口占9.1%。主要分布在天峻县一带。藏族主要起居为帐篷,由牛毛纺织的片子缝制而成,庄廓是农区藏族的主要住宅形式。

藏族人爱好赛马、赛牛、藏棋、对歌、拉伊、藏舞、藏戏等。

大美海西之文化魅力

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掸尘、除夕、送年、中秋节等。其中六月欢乐节是藏族比较代表性的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中旬,草原上百花盛开,羊肥奶鲜。此时举行的传统性群众文艺盛会,安多藏语称“周索索”即六月欢乐节,也称“周格勒柔”即六月歌咏会。

在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糌粑”、 “奶茶”、 “手抓”一日三餐,顿顿不离。酸奶、达拉、曲拉有较强的季节性,只能在产牛奶的旺季制作。还有吃肉汤面条、奶面条、肉汤下挂面等。

魅力海西之非遗传承

依托厚重的历史沉淀以及多民族共融的文化交汇,海西当地的民间文化在当地政府、民众的共同努力下也得到大力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成效显著。

《汗青格勒》:传唱不绝的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英雄史诗《汗青格勒》具有海西特殊的地方特征,民间艺人们以说唱和演讲的形式,讲述了蒙古族英雄消灭恶魔拯救百姓的故事,闪烁着蒙古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光芒。

《汗青格勒》又名《呼德尔阿拉泰汗》,现今广泛流传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德令哈、乌兰、都兰、格尔木、大柴旦等地区。主要讲述了可汗巴音呼德尔阿拉泰汗的太子青格勒的故事。

故事从古老的时代开始,交代了占据西北的可汗巴音胡德尔阿拉泰,交代了那个吉祥日子里降生的汗青格勒,汗青格勒长大后听父母讲述了与巴拉玛格日勒的诺言,接着叙述了汗青格勒前往巴拉玛格日勒家娶亲的艰难历程,表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所带来的完美结局。

大美海西之文化魅力

 “蓝天如湿地般大小的时候/大地似火盆样大小的时候/大海如水泡般大小的时候/须弥山似土丘样大小的时候……”史诗的开场就交代了年代与环境;“他脚踩一座山/身倚一座山/他与蓝天比肩/踏大地抖颤……”描写了青格勒出生时的情景;“肝胆相照唇齿相依/喝上了十天的美酒欢庆胜利/喝上了二十天的喜酒喜结连理/幸福安康的日子绵绵无期”,最终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日子。

蒙古包制作技艺

蒙古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寒风呼啸,大地点缀着许多白色的帐篷,它们就是蒙古包。

蒙古包(Mongolianyurts)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

蒙古包是许多蒙古人的日常居住地。多数蒙古人终年赶着他们的山羊、绵羊、牦牛、马和骆驼寻找新的牧场。蒙古包可以打点成行装,由几只骆驼运到落脚点,再起帐篷。

大美海西之文化魅力

时代过渡时,其居住由窝棚过渡到帐篷,帐篷用树木做支架上盖毛皮。进入畜牧社会,支架变成哈纳,同上面提到的洞顶变成天窗结合在一起,便有了蒙古包的雏形。也出现了毛毡帐,其形似天幕,用羊毛毪覆盖。据《呼伦贝尔概要》载:“呼伦贝尔之普通蒙人,每限于游牧,依水草而居,转徙无常,概以穹庐为栖止。此种天幕生涯,可蔽风雪,可防虎狼。”“穹庐'满洲语曰‘蒙古博’,俗读‘博’为‘包’。”宋末元初辽人赵良嗣诗曰:“朔风吹雪下鸡山,烛暗穹庐夜色寒”,所咏的就是蒙古包。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