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周秋梅:传承黎锦就该毫无保留

2017-12-14 15:04:19    中华网文化  参与评论()条

近日,由中华网、乡村文化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主办、聚宝匯公益支持的“守艺中华·锦绣中国行”活动走进海南三亚市、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探访黎锦传承人、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了解黎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模式。

周秋梅是保城镇番道村人,2008年入选海南省第一批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见到她时,她正在村文化室的门口,清扫台阶上的烟尘。

周秋梅:传承黎锦就该毫无保留

每天,周秋梅都会到文化室“报道”。没有订单时,她会简单清扫一楼和二楼的工作室;有订单时,则会组织村中的姐妹们在二楼的房间里织上一天的黎锦。

应笔者的要求,周秋梅换上节日盛装,现场展示传统织黎锦的过程。她光着脚,双腿伸得笔直,将腰织机舒展在双脚和胯骨中间,开始熟练地织锦。一条最高难度的织锦,在她手中完成也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七八岁的时候就偷偷学”。周秋梅打小喜欢织锦,但母亲和奶奶嫌她岁数小,一直不肯教。她嘴上不抗议,手上却不服输。“他们扔掉的废布、断线,我都捡起来。为了学会布线、织新花样,我还试过把纸撕成细条,当成绵线编织。”家里长辈不肯教,邻家阿婆更不愿把绝活传人,周秋梅只好自己琢磨。“有段时间家里困难,我需要红线,但是没有,我就把家里一块红布扯碎、抽丝,搓成一根一根的红线。”周秋梅说,自己是打心眼里喜欢黎锦,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周秋梅:传承黎锦就该毫无保留

功夫不负有心人,14岁时,周秋梅已经能够织出各种传统的花纹,就连母亲都学不会的布线,她也靠自己的不断尝试,摸索出来。虽然一幅幅黎锦织出来之后并没有实际功用,但周秋梅还是像对待艺术品一样将它们珍藏在家中,时不时拿出来欣赏。

1987年前后,周秋梅婆婆家的小姑子到深圳打工,当时,当地举办了一个征集五十六个民族特色文化展品的活动,作为黎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黎锦被列入了展示名单。在小姑子的推荐下,周秋梅开始织黎锦,每周织3条,单幅150元,她连续织了几十条。“那时候知道了黎锦还能赚钱。”周秋梅说。但她真正靠黎锦创收,已经是十几年以后了。

周秋梅:传承黎锦就该毫无保留

2004年,保亭县筹备嬉水节,需要一批黎锦织品进行展示,但一直找不到会织黎锦的手艺人。机缘巧合下,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周秋梅。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