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山寺寻楸而不遇

2019-05-02 08:59:50  公梓蒙    参与评论()条

人间四月,入得寺来。寺是位于京西石景山区的慈善寺,沿着昔日的首钢再往西去、出了城,穿过一座业已荒芜、人去楼空的黑石头村,再循着几里地的蜿蜒山路,便就是了。寺院坐落于群山环抱间,山是绝佳的山场,但许是寥落久了,便也染上了几分苍茫之气。

山寺寻楸而不遇

从山门至于寺院却还有一段距离,先是路过了“马神庙”、“龙王庙”、等十来处供奉着民间信仰诸神的龛宇,入得正门却又眼见道家的“三官殿”、“碧霞元君殿”等等,待得往深处了去,方才见佛教正殿、伏魔殿。

按民国初年张恨水先生审编的《北京旅游指南》中所描述:“进山门后有七座小庙,号庙七,是乾隆游寺时敕建,是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

确是一处三教合一的寺庙,想必昔日香火应是极盛。说起来,慈善寺盛名于“魔王和尚”,又传为顺治出家隐遁、冯玉祥之避祸之地;其位处京西古道之起始、列于北京“三山五顶”之列,联想昔日香客往来、络绎不绝。而今寺院的始建年代业已不具可考,只能大致从屋堂殿宇的形制风格和民间传说推算,大致是清初年间。寺院也是几经修复,而最近的一次便就是在去年,至去年11月、慈善寺方才重新开放,却也早已不受人间香火供奉。如今能看到的寺中建筑都显得有些簇新铮亮,倒是院内外植有三株楸树,业已是亭亭华盖,看惯了这周遭的朝代更迭、人事变迁,晨钟暮鼓、流水山风,五百年来如是所闻。而我们正是寻着此树而来。

山寺寻楸而不遇

“楸叶大而早脱,故谓之楸。”相传唐时立秋日,京师遍卖楸叶,妇女、儿童剪花带之,取秋意也。盖古人以其叶落预示秋季来临,从“木”而“楸”。言春以兼秋,楸树开花是在春末立夏之前,而今登山寻花而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楸花却尚未盛开。先是听闻寺外院落的两株已有零星绽放,但树高叶繁,我委实没瞧出来。顺着同行人的轻轻指点,方才在红梁灰瓦绿叶的间隙,看见那星星点点。初见时,不少人觉得楸花跟泡桐花有几分相似,都是暮春时分里氤氲而出的一树烟粉雾紫,都树形高大、叶触云端,常看不得真切;但倘若能近距离仔细明辨,便就能分出区别:

一来泡桐的花偏紫、而楸花更粉些;两者花形都是漏斗状,但泡桐花筒显得更为狭长些,而楸花则似圆短的倒钟形;再者、泡桐是圆锥花序,一束总状花序上有时得有三五十个喇叭,而楸花是伞房花序,一个总状花序上顶多能缀着十来朵小铃铛…

山寺寻楸而不遇

“楸树开花带福还家”慈善寺非遗展示周活动

山寺寻楸而不遇

“楸树开花带福还家”慈善寺非遗展示周活动

山寺寻楸而不遇

早开的楸花已有些寥落

到访当日,寺中正有活动,俱是围绕着楸花展开,品茶、插花、听琴、闻香,四般雅事呵。此时点点星星的几枚枝头绽放,须臾便也化作杯中之物与摆设,装点案几春色。

听闻楸花有着暗香几缕,遂可化作合香。是以花入香?或是只取花之韵致?并未可知…而我品来,入口却不像,一股子似有若无油润辛香的滋味贯穿喉头、溜溜地蔓延至脑门,似确有通窍之效,不怪古来多以此入药,专攻咽喉一脉。嗯,是一种被子植物的,古老、悠远的气息。倒是插花一事,俱是取自慈善寺山中物事,以楸花为主配搭以时令花材、天地佐辅,真能显出些许化外气度、山寺之韵。

山寺寻楸而不遇

应季花材采摘于慈善寺山中的金银木

山寺寻楸而不遇

早开的楸花却已有些凋零

山寺寻楸而不遇

此次活动发布的合香产品慈善寺专属香品“和合楸香”

目前寺中所展示的香道、煎茶法均遵循的是唐例,所用器物据悉亦是由那套著名的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复制而来,一干的鎏金错银的物件倒显得此间山寺小庙“宝相庄严”了起来。但若论起“楸花入茶”、更有甚者言称“遵循唐例”,恐是有着几分误会了。

山寺寻楸而不遇

鎏金错银唐式茶器复刻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

山寺寻楸而不遇

唐代煎茶法:采用江西的双井茶,研磨、筛细,与陈皮、食盐同煮、击沸…

山寺寻楸而不遇

鎏金错银唐式茶器复刻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

山寺寻楸而不遇

鎏金错银唐代宫廷香道用具复刻于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

山寺寻楸而不遇

山寺寻楸而不遇

从对“茶”的名称记载来说,显于《茶经》就列五种:茶、槚、茗、荈、葭…由此可见与“楸”的关联。

且说其一“槚”,

《尔雅·释木》:“檟,苦荼。”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今“茶”字古作“荼”,是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矣。

而槚(苦荼)的本意是指楸树,因其的读音与蜀西南民间chǎ音近似,而且同属木本植物,所以《尔雅》作者便假借实则指“楸”树的“槚”字作为纯粹的音符来代表“茶”义。

再说“葭”与“槚”,与楸与茶的关系,便就更有些读音上的“以讹传讹”了。

陆羽《茶经•七之事》中曾引用西汉扬雄《方言》所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葭”。而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释意:“槚、楸也,贾声葭…”

由此便将槚、葭与楸与茶的关系统一了起来。实际上是因为槚与葭两字的上古音相同,所以陆羽便又假借与“槚”字同音异体的“葭”字来表作“茶”义。

实际上,槚本指楸树,葭则是芦苇,楸树、芦苇与茶树,三者在形态和功用上差距都甚大,以槚、葭二字比称于茶只不过是记音而已,与本意的楸树都毫无关系。但是楸是否真的可以入茶了?这就得看你从啥角度入口了…楸树叶子性凉、味较苦,实在想吃、稍微鲜嫩一些的叶子倒也是可以食用,不过常见于吃无可吃、或需对症下药的情况下吧。

山寺寻楸而不遇

“楸”花入茶

山寺寻楸而不遇

寺内备有新摘的楸花供游人品饮

山寺寻楸而不遇

山寺寻楸而不遇

山寺寻楸而不遇

似有油润析出味道清苦

其实从植物学的定义上来看,楸树与梓树本是同属、才是更为接近。别说古人,今人亦多有楸、梓不分,梓树亦称“子楸”,而楸树其叶似桐,故又称为“梓桐”。屈原的《九章·哀郢》中“望长楸而叹息兮”的,便被注释为“大梓”。梓与楸俱是良材,更是所谓故国之乔木,使人顾望徘徊。笔者今寻着楸树而来,亦只因本名中有一梓字耳。然遍寻中国浩瀚的字里行间,却感楸之意象模糊尔,但是你们、可以去看看,再过几日、慈善寺的楸花便是真的盛开了吧。

tips.首届慈善寺“楸树文化节”非遗展示周活动:

4月29日—5月5日,上午10:00——11:00、下午14:00——15:00

每日两场“古道凝香”、品鉴楸树花茶、听琴、插花“四道雅集”体验;以及拓片制作等互动活动

开馆时间:每日9点--16点

咨询电话:88905988

公梓蒙/图并文

(责任编辑:路子康 CN078)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