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传奇奶奶”姜淑梅新作出版 原汁原味采集民间故事(2)

2016-01-22 08:18:54  广州日报    参与评论()人

广州日报:写作好玩吗?您是怎么保持对写作的兴趣的呢?

姜淑梅:我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手哆嗦,写的横竖都跟锯齿似的, 写写蹭蹭,一天写不出来一句话,到后来一天比一天写得多,一天比一天会得多,感觉自己进步可快了,越写越有兴趣了。以前我怕别人看见我写的字难看,就放到纸桶里。后来我女婿发现了,说妈你写的字可能以后有用,别扔了,放起来吧,以后你要是能写出东西,这是你的手稿。有些字不会写,我就自己造字。我开始写的时候就是玩,后来越写越有劲。我现在也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了,不过还是一个“年轻”的作家,相当于小学三年级。

对话艾苓——

她造字的想法竟和古人暗合

广州日报:老人现在出了三本书了,您觉得她有哪些变化?

艾苓:我娘的变化非常明显。我娘写《乱时候,穷时候》时,我录入手稿过程中发现空白多,她不会写的字就空着,而且,一句话连着一句话,一个标点都没有。整理第一本的时候,我说娘你一定要坐在我身边,我遇到不懂的要问你是什么意思。等整理第二本、第三本书时,她不在我身边,我都能录入了。当然还有错别字,但不会留空,那些空全都用别字、白字去替代。我说娘你进步了。

广州日报:您录入时会不会顺便修改她的字句?

艾苓:我轻易不动,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娘的作品,就像从土里扒出来的瓷器,如果我稍不小心,这个瓷器就碎了,不完整了。我要做的是把外面的尘埃去掉。她对故事的讲述、语言的表达、方言的使用等,我一定要保持原汁原味。山东方言特别复杂,有时候普通话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我会让我娘多说几个,在里面选择一个,既和方言比较贴近,普通读者也会读得懂。

我娘造很多字。比如,她认识开馆的“馆”,但不知道怎么写关押。她知道关押的“关”一定不是开馆的“馆”,想一想觉得把人关到门里才叫“馆压”,所以给“馆”加一个“门”框, 押不知道是哪个,就写压力的“压”,我一看知道是关押。后来我特意查了一下, 她创作的这个“关押”早年繁体字确实曾经有过这样的用法, 繁体的门字框,里面是馆。她不知道这个字的写法,但知道这个逻辑,最朴素的想法和古人暗合。广州日报记者 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