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画家谈“匠人精神”:不断揣摩深入才能得到最好的

2016-03-30 18:05:30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北京3月30日电(上官云) 30日,“技艺之路上的匠人精神”主题对谈在北京正蹊堂举办,媒体人王恺与画家、唐卡收藏者梁静就《匠人精神》一书中提到的相关话题展开交流,并论及艺术创作等问题。梁静认为,不管是唐卡或者其他技艺,都应该是像宗教仪式一样,从头到尾每个步骤都有说法、想法,“不断地深入揣摩,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匠人精神》一书于2015年在国内出版,是“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关于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的作品。书中,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技艺传承中亦有迹可循。在现场,主办方还展示了缂丝工艺:即使用木机及若干梭子和拨子,经过“通经断纬”来制作一幅色彩繁复精致的鞋面,其技艺之繁复令到场读者连连惊叹。

提到传统技艺,王恺认为,在明清时代,国内的一些手工业便形成了“流水线”,这样固然有好处,但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那种执着、坚守的“匠人精神”。

“而有时唐卡画师的培养,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至少用六年或八年的时间。”梁静举例道,“比如一家三口,其中一个学会了之后,教另外一个人画‘云’等元素,再教第三个人画‘花’等等,这样分工合作,大家能很快地完成一幅作品。但这只是将很多图案拼凑起来,跟艺术无关。这个可以叫做‘匠’,但不是‘匠人精神’”。

说到“匠人精神”,在梁静看来,唐卡或者其他一些技艺都应该像一个宗教仪式,从头到尾每个步骤都有说法或创作者的想法,“就好比我的美术老师逼着我将一件事情做五遍那样:只有不停地揣摩、深入,得到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