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浙江遂昌为汤公跨时空“牵手”莎翁搭桥 促中英文化联姻(2)

2016-04-07 16:34:16      参与评论()人

文化贵在传承,遂昌为发展汤显祖文化也不遗余力:当地提出,2005年至2016年间,每年投入100万元打造汤显祖品牌,并出台《汤显祖文化发展规划》,指出以“《牡丹亭》原创圣地,汤显祖研究中心”为基本思路,依托“汤显祖世界文化名人、《牡丹亭》世界文化名着、昆曲世界文化遗产”这三大世界文化品牌,通过学术研究活动、遗迹修葺和复建、文化艺术活动、汤显祖文化旅游等方面构筑“汤显祖文化”支柱体系,形成立体的遂昌大文化发展格局。

不仅如此,当地还通过成立汤显祖研究会、建立汤显祖纪念馆、开通中国汤显祖文化网、举办大型汤显祖文化节、影印出版《牡丹亭》万历刻本、排演婺剧《牡丹亭》、发行昆曲牡丹亭纪念邮票等举措,大力传承汤显祖文化。

如今的遂昌,依然能感受浓浓的汤显祖遗风。葱茏林海之中,苍翠青山之侧,“汤显祖纪念馆”静默数百年,而今历历诉说着历史氤氲;为了传承经典,遂昌在“昆曲十番”发祥地石练镇石坑口村建立了传习基地,无论垂髫小孩或耄耋老人,都能吟唱昆曲……

正如遂昌县委书记杜兴林所言:“汤显祖文化是遂昌最具特色的地域符号,其精神实质已深深融入遂昌的山山水水。它的繁荣发展,诠释的是一部传世戏剧的不朽,一份通入骨髓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毫无疑问,在汤显祖文化品牌的传承接力和倾力打造中,遂昌与汤显祖的情和缘,仍然在延续。

  汤公莎翁跨时空400年后再“牵手”

2012年4月的一天,英国小城斯特拉夫德有些不同于往日。这座诞生了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古镇,忽然萦绕起婉转缠绵的昆曲唱腔。

剧院里,舞台上的杜丽娘幽幽婉婉站定,一个“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演。才子佳人水袖曼舞,英国人看得目不转睛。演出结束后,剧院里掌声不断,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传奇感动了英国观众,也让他们记住了一个中国浙江西南部的小山城——遂昌,汤显祖写就传世名著《牡丹亭》的千年古邑。

2012年的这场越洋文化交流,某种程度上缘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冥冥中的“缘分”:两人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最伟大的戏剧家,都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作品,构造出殊途同归的艺术魅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若更深地梳理不难发现,俩人诞生于同一时代,1616年同年去世,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列为世界百位历史文化名人。

正是这种因缘际会,成为了遂昌与英国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把钥匙。自2009年起,遂昌便积极筹划让汤公和莎翁“牵手”。2010年,遂昌县文化交流考察团访问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夫德市,开启了两地互动交流新局面。2011年4月,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会长戴安娜·欧文女士来到遂昌,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联合举办研究汤显祖、莎士比亚的项目,促进两国的跨文化交流。

2012年,昆剧《牡丹亭》成功在英国上演,观众看后感叹万分,意犹未尽。同年,在遂昌县和斯特拉夫德市共同努力下,“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交流网”正式开通,两位文学巨匠穿越时空实现了网上“牵手”。一个是汤显祖写就传世名着《牡丹亭》的中国浙江小城,一个是诞生大文豪莎士比亚的英国南部小城,相隔万里却因文化自学而相识相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文相通,文相通才能情相连。”杜兴林说,循着政府推动和民间发轫的脉络,由这座浙西南小山城率先开启的中西文化“丝绸之路”,创造性地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人员互访、文化演出、媒体传播、教育合作等多层次交流与合作。

“牡丹”本在遂昌生,从此花开英伦香。在杜兴林看来,越洋文化牵手正是双方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所推动。他希望,通过充分挖掘汤显祖、《牡丹亭》和昆曲的世界影响力,为东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2016年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遂昌和斯特拉夫德将在两地共同举办莎士比亚、汤显祖诞辰400周年文化纪念活动。两位同时代的东西方戏剧大师,在400年后的今天,将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联姻。

在时光的长河里,泰晤士河变了模样,可《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却经久不衰;戏台变了模样,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依然让人感慨动容,常演常新。莎翁和汤公一定不会想到,400年后的今天,一个东方山城和西方小城,会因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步入中英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文学成就,则还在不断为两国人民带来文化和经济的福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