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徒弟忆梅葆玖:背负太多责任 一辈子太操劳太累(1)

2016-04-26 15:13:35  山西晚报    参与评论()人

  梅葆玖先生和她的两位弟子李胜素、单娜合唱《梨园颂》

很多人都知道,梅兰芳先生从太原晋祠的仕女像上,汲取灵感,创造了众多优美的旦角手姿,由此让京剧梅派艺术和山西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梅葆玖先生,也继续着这样的缘分,在戏剧界留下许多美谈,也为山西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和记忆。

A 拥有15年历史的 “梅兰芳青年京剧团”是除北京外全国仅有的“梅派”剧团

1995年,山西京剧院梅派青衣演员李胜素在梅花奖艳压群芳,摘得梅花奖,轰动了首都京剧界。演出结束后,正式拜梅葆玖先生为师。众所周知,山西四大梆子最为兴盛,但山西省京剧院却涌现出一位演绎梅派艺术非常到位的好演员,这着实令人吃惊,著名编剧华而实先生于是提出了一个建议,“李胜素是国内第一个拜梅葆玖先生为师的京剧演员,省京剧院又有很多获奖剧目,希望能在山西设立一个梅兰芳艺术研究基地,给更多京剧表演者提供学习的平台。”这个建议最后摆上了时任省委书记胡富国的面前,并获得认可,还提出把基地命名为“梅兰芳青年京剧团”。

1996年夏天,李胜素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师父梅葆玖,他非常高兴,认为这样可以让梅派艺术流传下去,而且和北京的梅兰芳剧团有个呼应,“梅兰芳青年团成立之际,梅先生专程来到山西,不仅为剧团题了字,还担任了剧团的名誉团长。最让人感动的是,梅先生亲自带队,带着北京的众多京剧名家,在山西鸣锣开唱,声势浩大,一时间掀起了山西戏迷听京剧的热潮。”省京剧院的老人回忆,那是该院最鼎盛的时期,一个外来剧种能在“戏曲之乡”扎根,这让其他很多兄弟院团艳羡不已。但可惜的是,2002年,李胜素调入国家京剧院工作,剧团没了顶梁柱,难以维持,晋牌的“梅兰芳青年京剧团”也是名存实亡。

直到2011年,浙江京剧院演员单娜来到山西省京剧院。她是梅葆玖先生的第25位弟子。入职初期,时任院长白相杰就希望以此重新擦亮“梅兰芳青年京剧团”的这块招牌,再造一个新的辉煌。15年之后,单娜正式接过师姐李胜素的“接力棒”,扛起梅派传人在山西的传承大任,把国粹艺术的精华再次带入山西这个戏曲之乡。

值得一提的是,这块招牌含金量非常高,因为除了北京京剧院的“梅兰芳京剧团”外,再无一家院团以此命名,也再无一家院团曾得到梅葆玖先生的亲笔题词。2011年6月18日,当“梅兰芳青年京剧团”建团15周年之际,70多岁的梅葆玖先生不顾年高,亲自为剧团站台,与弟子李胜素和单娜一起演唱《梨园颂》,让久未听到梅派艺术的戏迷们,再睹梅派风采。

B 晋字牌“梅兰芳剧院”恢复传统,让戏曲回归剧场

2011年,在剧团复牌之际,还有名为“梅兰芳剧院”的剧场在省京剧院开张,这个剧院也由梅葆玖授权并亲笔提名,也是除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外的独一份。

早年间,人们把看戏称作“听戏”,因为那时候的剧场里设有茶座,人们是边喝茶、边聊天、边听戏的。清朝北平梨园竹枝词说:“坐时双脚一齐盘,红纸开来窄戏单,左右并肩人似玉,满园不向戏台看。”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看戏该多么惬意和自在。山西的梅兰芳剧院就是希望能恢复传统,让戏曲回归剧场,为大家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这一理念,深得梅葆玖先生的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