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丝路文物在兰州“复活”

2016-05-15 22:05:59      参与评论()人

中新社兰州5月15日电 (冯志军 高莹)丝绸之路贸易动态图、动静结合展示鼎形铜行灯、电子触摸屏真实再现铜奔马及车马阵、3D分解展示五重舍利宝函……利用三维动画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一批丝绸之路上的珍贵文物在兰州“复活”。

筹备近半年的新“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陈展内容除新增近年甘肃一些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外,还有170多件“新文物”首次与民众“亲密接触”。

最夺人眼球的还是“现代高科技手段与代表古代高超技艺水平的文物”之间的“碰撞”。

其中一件动静结合进行展示的国宝级文物——战国鼎形铜行灯最具看点。作为中国古代灯具制作的翘楚,它陈列于镶嵌在墙体内的一个透明展柜中,轻划玻璃屏幕即可360°了解灯具的结构、造型、功能、用途等方方面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还有详细的语音讲解。

“把文物和集成化的信息技术放在同一个展柜里,静态文物和活态科技结合在一起,便让文物‘活起来’。”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甘肃省博物馆馆长俄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观众而言,这种呈现和文物结合得非常紧,有很多知识链接的信息点。

俄军解释说,对文物来说,都是当时最先进、最高端的科技产品的技术体现。过去对文物展示经常体现它文化的那一部分,而对它科技的应用展示往往不够。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就可以让观众在了解文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知晓文物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中,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

“将一件文物放在一个展柜里,动静结合地进行展示,这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目前已申请了技术专利。”俄军透露,尽管这种呈展能让观众受益匪浅,但由于制作成本较高,目前尚不具有在国内推广的基础,该馆只是针对个别重点珍贵文物进行一种展示探索。

占据古丝绸之路近四分之一长度的甘肃,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2013年初,中国政府批复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作为国家文物局6个智慧博物馆的试点之一,甘肃省博物馆近年围绕文物保护和展陈取得了一系列如数字化、云端技术的成果。目前,该馆已对600多件馆藏文物和重要的遗址类文物进行了信息化提取和采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