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央视主播“六安”读音遭质 评:方言要不要转正?(2)

2016-05-23 10:34:38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评论()人

方言需保护 转正需谨慎

“六安”怎么读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字典是否应该适应某些方言的需要,适当加以增改”的讨论。广大网友们纷纷在微博中表明态度:“不能因为统一的读音就把人家祖祖辈辈的地名改了”“应该改的是字典而不是地名叫法”。更有网友举出阿房宫、苏州浒关等例子,呼吁字典中应加入这些特别地名的读法,将其正式化、规范化。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丁永勋认为:对这类只用于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最恰当、最科学的做法是尊重历史,约定俗成。保留一个古地名的读音,既不会给公众增添多少负担和麻烦,又能把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证据保留下来,何乐而不为呢?

也有专家和民间人士认为,六安读作liù ān无妨,权威字典不必迁就方言。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李禄兴认为,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方言词汇,词典应以收录普通话词汇为标准,兼收一些影响范围大的方言词,并加以注明。关于六安的读音,如果是外地人或者广播、电视等公共传播平台,也可以读成liù ān,而不必要求汉语词典再增加额外的读音。这不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不尊重,而是出于更大范围内更易于接受的语言经济原则。“如果给“六安”注为lù ān,也就意味着普通话“六”有liù和lù两音,却又没有意义区别,对普通话学习者而言徒增负累。况且“六安”这个地名,大部分非当地人未必知晓,普通话规定读liù ān,也没什么不好。”熊燕如是说。

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也承载着各地自古以来生生不息的历史脉络,代表着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一方人的性格特征。保护方言固然重要,但是否所有方言都需“转正”,还应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