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文物局推出公众考古 游客可观摩圆明园发掘工地(2)

2016-06-10 04:10:04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如此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如何保护的?市文物局介绍,6月11日当天,圆明园正觉寺内还会推出四项展览,解密北京文保工作的变迁。四项展览分别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遗产日解读——让文化遗产融入北京现代生活》、《大美西山历史文化带图片展》、《海淀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

“展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成果”,于平说,展览中展示了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成果,还具体说明了北京是如何从旧城改造到整体保护、从单体保护到系统保护、从单纯的抢救保护到保护利用相结合、从保护利用到发掘文化内涵的,进而共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

另据了解,《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还将在2016年的下半年在全市十六个区进行巡展,让文化遗产保护真正融入北京现代生活。

■ 相关新闻

  明日零时起可线上查看首博文物

为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平台,展示商到民国1万余件(套)文物

新京报讯 (记者黄颖)近日首博介绍,经过两年对馆内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梳理清点,日前首博已经真正摸清了自己的“家底儿”,并建立了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线上展示平台,让文物能够上网展示。

据悉,平台将于6月11日零点正式上线,此次拟公布的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示了从商代到民国时期的文物藏品共计10022件(套)。75万枚古钱币数据信息等也将陆续上网。

“新”文物来自回收站

目前,北京市已普查可移动文物藏品超过638万件套,位居全国前列。

不过,这批“巨款”并非新入藏,而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就存下了。其主要来源于考古发掘、基建工地发掘、捐赠等,甚至还有一部分来自铜厂和废品回收站。首博专家介绍,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破四旧”运动,一批古钱币被装在麻袋里堆放在铜厂甚至废品回收站里。

工作人员介绍,这批钱币本身附着铜锈和泥土,普查人员每人每天至少要更换两副手套。“每天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儿。”

此次首博普查的75万枚钱币,以汉代的五铢和北宋的钱币最多。还有一批燕刀币也拿到了“身份证”。

  12类文物率先上网

据介绍,平台还展示了从商代到民国时期的文物藏品共计10022件(套),包括金器、玉器、瓷器、铜器、银器、文具、印章、钱币、佛像、玉杂、绘画、契约等12类。

观众“把玩”文物时,可以同时浏览到它的年代、质地、质量、来源、完残程度等。每件文物的清晰图像都提供下载功能。

除了首博,北京的文物大账也将上网公示。预计今年11月,市民动动鼠标就能了解京城“宝藏”。同时,北京还将启动普查新发现文物保护修复计划。

目前,北京已初步掌握了市文博系统和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目前,文物部门正在完成剩余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不少于150万件藏品的信息采集和登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