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福州重振“漆都”辉煌 双年展召唤“漆语时代”来临

2016-07-17 21:25:06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福州7月17日电 (林春茵)在8000年中国漆艺发展源流中,有着丰富的漆文化生态与深厚漆艺传承的福州,既是漆艺重镇,也在中国漆艺当代性的进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7日,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在福州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举行,业界视为福州发力重振“漆都”的一大手笔。

台湾漆艺家赵丹绮参展作品《银壶》亮相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吸睛。记者刘可耕 摄

著名闽籍艺术家、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领衔担纲是展学术主持,来自8个国家(地区)125位漆艺家的625件作品参展。“当代美术思潮与漆文化资源的碰撞、交融开启了中国的漆语时代。今天的福州漆艺,正在国际视野的展开中寻求其新的高度。”范迪安说。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共吸引了8个国家(地区)、125位漆艺家的625件作品参展吸睛。记者刘可耕 摄

福州“漆都”的气象,在当天朱紫坊芙蓉园展出85件藏品得到浓墨重彩的重现。由福州市博物馆联手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征集而来的清代沈绍安恂记山水人物对瓶、李芝卿丝绸胎薄料林则徐造像等,再现“漆从西蜀来,胎自福州脱”的福州地位。

上世纪50年代,福州市第一脱胎漆器厂、第二脱胎漆器厂相继成立,福州漆器再度辉煌:千人大厂、为人民大会堂定制作品、成为国礼赠予外国领导人、每年出口创汇数百万元。

“沈氏家族开创近现代福州漆艺高潮、建构中国最早漆学科,到改革开放中国漆画创作兴起,福州漆器行业全面繁荣,成为享誉世界的漆器重镇”。国家级漆艺大师黄时中说。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开幕式上,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右)为“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授牌。记者刘可耕 摄

但福州重新迈向漆都,步履并不轻松。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前院长汪天亮认为,时代更迭,审美情趣变转、生活方式革新,快节奏的市场经济冲击,使得脱胎漆器已经退出日常生活,重振并不易。

漆艺家、同济大学原教授、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阮界望也认为,当代绘画受西方美术思潮影响深重,古老的漆画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能否有一席之地?前景莫测。

7月17日,国家民委原常务副主任陈虹,原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石建平,福建省文化厅厅长陈秋平出席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开幕式并为双年展启幕。记者刘可耕 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程向军认为,福州双年展的背后,是传统文化如何突破现代审美的瓶颈,其中有艺术家追求和素养的局限性,也有民众的新渴望的诉求。

曾摘取全国美展首枚漆画展金牌的福建漆艺家陈立德认为,近现代的中国漆艺是在社会巨变产生的文化断层中展开的,回望传统,漆艺家从中汲取文化自觉和自信,成为如今福州重振漆都的可行的复兴之路。

出席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开幕式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左二)等嘉宾共同观展。记者刘可耕 摄

这也是此双年展的策展意图。双年展从上世纪00年出生的沈福文一直到“80后”的新生代近百年中精选出33位代表性漆画家。策展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陈勤群称,“展现各个时期语言方向不懈努力的漆画家”。

陈勤群说:“注重漆画中国文脉的传承和发展,钩沉中国传统中雄浑豪放、瑰诡枯澹等丰富的文化特质和深邃的精神资源,才能在东西洋漆器与名牌双峰林立的漆艺界发出中国的声音。”

2016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共吸引了8个国家(地区)、125位漆艺家的625件作品参展,吸引众多观众的眼球。记者刘可耕 摄

漆画家沈克龙携来为福州燕山书院定制的作品《补壁》,以漆艺传统技法堆灰、刮画、反复贴金而成,既富有现代感,又传递出神秘的宗教氛围。“正因中华文化历史渊源特别长,才有当下的变化,”沈克龙说,“漆的浑厚滋润丰富刚好给予现代感多了静穆和内涵的东西。”

福州重振漆都,是国内漆文化产业方兴未艾的一个例子,当下,北京、浙江、山西、湖北等地纷纷斥巨资发展漆文化产业。业界观察认为,福州重振“漆都”,或为中国当下热点正炙的文化体制改革树立样本。

福建资深收藏家林序送展的展品是漆艺巨擘李芝卿先生的丝绸胎薄料林则徐造像,此大中华惠儿院款的林则徐造像曾是1934年芝加哥世博会中中国馆的脱胎漆器十大伟人造像之一。记者刘可耕 摄

事实上,依托于福州漆艺术研究院搭建漆艺术公共服务平台,对福州漆文化及其产业发展发挥引领作用的制度探索和要素整合,已成为当地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福州市漆艺术研究院院长郑益坤即表示,未来将着力重塑福州漆文化产业的政、产、学、研、金、介链条,打造福州漆文化品牌“产业全系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