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云南千年石窟受损严重 被毁文物如何保护?(2)

2016-10-18 22:10: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专家:保护文物不能只与经济挂钩

专家认为,对这些受损文物的保护,需要从基础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做起,相关部门要摸清情况、找准病源、用好高科技手段,民众要提高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一位多年研究石刻岩画的专家表示,“该石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现状与它的价值认定不相符。其保护档案的制定和记录、范围的划定、设施的建设都没有做到位,比如除了介绍碑外,还可以安放标志说明牌,解释下文物被毁的历史背景、保护现状等,小小一个举动就能消除民众疑虑,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可以做到。”

该专家还表示,保护部门对文物还应做到安全保卫、环境整理等工作,以防止人为和自然的加速破坏,比如灌木杂草对文物本体同样有影响,从目前石窟周围的自然环境看,那里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处理了。

云南大学教授金子强认为,目前文物保护的最大问题是只重视经济价值而忽视历史价值,“现在是文物能卖钱的,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就比较重视;‘既不能搭台,又不能唱戏’的,即便有价值,仍相对不够重视。”

古建筑专家、史学专家邱宣充表示,文物保护部门应尽快挖掘、整理本地文化资源,找出介绍这些文物被毁前的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碑刻记载、亲历者描述等,为修复打好基础。马波认为,在修缮前要做好调查研究,摸清文物病源,以便制定修缮方案;修复过程中对文物残缺部分,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不做补全修复,更不可毁掉重来,一旦更新就失去了其历史文化意义。

专家们还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多借鉴学习发达国家文物保护的技术和方法,探索科学修复和数字化保护。比如,可以把壁画、石窟、建筑的数据采集下来,信息数字化,形成资源数据库。在展示被损文物时,可运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等方式还原文物原貌,弥补今人不能一睹文物风采的遗憾。此外,公民也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形成文物保护氛围。

“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心,更好地梳理这些特定历史时期被毁遗迹,更好地开发这些资源,将保护、开发、瞻仰、宣传、认识融为一体,而不是只与经济利益挂钩。”金子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