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清末刺杀成风 揭秘潜入清廷的“余则成”

2016-10-19 15:40:03  北京晚报    参与评论()人

今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5周年,回顾那个争取民主和自由、独立与富强的特殊年代,无数先驱不畏艰险,纷纷踏上了通往共和的复兴之路。既有拿起枪支参加起义的战士,也有潜入敌后刺杀清廷魁首的勇士。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中生存下来的风云人物总是家喻户晓,而那些诛除元凶,以一己之力为革命扫除障碍的英雄,却渐渐被历史的灰尘掩没。本期“品读”要为读者介绍的,就是辛亥革命中单骑赴险,刺杀晚清“宗社党”领袖良弼的革命党人彭家珍

引出这个话题,还要从北京动物园说起。北京动物园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农事试验场,现在的动物园正门就是一处古迹,它原是“农事试验场”正门,西洋式门楼,上方有雕花龙纹。在原农事试验场中部,有一排中式房,名为荟芳轩,房外有栏杆,拱券式门窗,建于1906年。东西建一桥,桥墩、桥面均系青石板所建,名青石桥,1933年更名磊桥。荟芳轩往南,建有为辛亥革命英勇献身的四烈士墓。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褒扬四人的革命业绩,追授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并为彭家珍、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在农事试验场营建墓地。孙中山亲自参加了迁葬仪式,向为辛亥革命献身的四烈士表示哀悼。1966年四烈士纪念碑被砸毁,1991年4月1日,北京市园林局在四烈士墓遗址处新建纪念墓碑,墓碑背面铭刻四烈士的生卒年月、事迹及建墓、被毁、建碑日期。

笔者近日去北京动物园游览,在游人如织的熊猫馆北侧找到了四烈士墓遗址。那是一片幽静的松林,松林中有一座简朴的遗址纪念碑,正面上书“彭杨黄张四烈士墓遗址”。四烈士中,除彭家珍系刺杀良弼时当场被炸死外,其余三位烈士均是刺杀袁世凯未遂后被捕并被处决。

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性,比如彭家珍为何要刺杀良弼?如果把这段历史看作电视剧《潜伏》,那么良弼就是反派中的骨干“李涯”,因为他是满族中的少壮派,更是禁卫军将领,力图联合清朝亲贵中不甘大厦将倾者做最后的努力。而彭家珍则是革命党中的“余则成”,他潜入敌人内部,用计把清廷运往武昌前线的军火转送给革命党人,并在良弼等“宗社党”人阻碍清帝退位时刺杀良弼,给了清廷死硬派最后的一击。如果说在南方正面战场与清军搏斗的革命党人是勇士,那么在北方敌人内部四处游走的彭家珍就是侠之大者,其对封建王朝的破坏性不言而喻。

1 清末刺杀成风

彭家珍刺杀良弼,可以说是清末革命党人推翻封建王朝的惯用手段之一。根据有历史记载的真实事件,清末革命党人策划的刺杀事件有50多起。其中最有名的是1908年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其原因大概是刺杀的对象官衔更大,加之汪精卫后系国民党元老,在民国政坛举足轻重。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汪精卫和陈璧君演绎了一段“美女”爱英雄的佳话,在汪刺杀不成被捕后,陈跑到狱中示爱。当然,汪精卫后来投向日寇,导致身败名裂,这是后话了。

据说当时身为同盟会重要领导的汪精卫之所以成为刺客,是同盟会领导了多次起义均告失败,反对派趁机攻击革命党人,并嘲讽孙中山等同盟会领导只会躲在国外煽动国内的热血青年送死。于是,汪精卫挺身而出,到北京刺杀清廷高官,以证明革命党不是贪生怕死之徒。

对于晚清的革命党刺客而言,万福华是真正的先驱。1904年,万福华在上海刺杀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揭开了晚清刺杀风潮的序幕。后来相继有1906年杨卓林谋刺两江总督端方,1907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1911年李燮和、陈方度谋刺广州巡警道台王秉恩,蒋翊武谋刺湖广总督瑞徵等。而在历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总会刺杀镇压起义的罪魁以复仇。比如1908年安庆马炮营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范传甲刺杀清军协领余大鸿;1911年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林冠慈等炸伤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李沛基炸死新上任的广州将军凤山等。当然,若是论起刺杀的重要性,1912年张先培等人刺杀袁世凯,彭家珍刺杀良弼,都是推动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砝码。

谈起清末的刺客,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蔡元培。蔡元培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意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只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预备下暴力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学,预备下暗杀的种子。”原来,蔡元培曾参加杨笃生领导的暗杀团,与陶成章等人秘密创立光复会,出任中国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谁又能想到,清末的翰林、后来的北京大学校长,也曾投身于革命党的刺客组织呢?由此看来,也就不难理解,彭家珍为何会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只身刺杀“宗社党”领袖良弼了。因为对革命党人来说,推动革命的胜利,是他们毕生的志向。

2 潜入清廷的“余则成”

根据历史记载,出生于1888年的四川人彭家珍个子很矮,也就1米6。但是,个子矮志向高,彭家珍在1903年考入成都武备学堂后,就阅读了陈天桥等人的革命著作,并思考国家前途,立下了革命的志向。3年后,年仅18岁的彭家珍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廷派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日本期间,他与同乡秘密参加了同盟会。

回国后,彭家珍先后在四川和东北担任军职。1911年,彭家珍被清廷任命为天津兵站副官长及代理标统。这一任命,极大地方便了他的革命活动。他明面上听从清政府的命令,暗地里却在所管辖军旅秘密聚集大批有革命志向的军士,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借机相助革命党。武昌首义后,全国各地的革命党人相继起义,与清军展开激烈对抗。彭家珍知道起义队伍武器和物资奇缺,因此数次将给清军运输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偷偷送给了革命军,有时还将军用物资票交给京津革命党人使用,大大地方便了革命活动的进行。1911年11月,清政府由欧洲购买了一批新式武器,计划运往武汉前线用以镇压起义军。彭家珍得知后,向上级请求亲自押运这批物资,获准后,他立刻密电张绍曾,请他在运载军火的列车通过滦州时,派兵扮作“土匪”截留军火。

提起张绍曾,也是个传奇人物,他的仕途与良弼曾产生交集。良弼曾在满清亲贵中游说,试图以留日的士官生为班底,来抗衡袁世凯的北洋系。而张绍曾与良弼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结识,良弼推荐张绍曾担任新设的贵胄军事学堂学监。后来张绍曾又出任清军第二十镇统制,与第六镇统制吴禄贞、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共称为“北洋士官三杰”。三杰中,吴禄贞还和彭家珍是好友。

彭家珍原想让张绍曾扮“土匪”劫取军火后交与他,但他没想到,张绍曾虽然是革命党人,但同时也是君主立宪党首领梁启超的挚友。君宪党人士想要采取兵谏,以武力逼迫清廷立即颁布宪法。梁启超曾密函张让其武力兵谏清廷,张绍曾听从了梁启超建议,在截得军火后,并未将之交给彭家珍,而是指挥士兵哗变并通电清廷,派了一队士兵携带宪章条例送往北京,向清廷上书12条,主张立宪,还政于民。清廷震动,随即镇压了滦州兵变,张绍增被免去统制一职。此后,彭家珍挪用军火物资之事被人举报,因此遭到陆军部全国通缉,仓促之间化装撤离,并易名朋嘉桢,字锡三,奔波于京、津、沪之间,联络各地起义。

士官三杰,北吴南蔡。新三杰以蔡锷为首,老三杰则以吴禄贞为首。从清廷中的“余则成”转化为地下党人的彭家珍,以同盟会京津分会军事部长的身份积极联络直隶和奉天地区的革命党人策划武装起义。彭家珍和好友吴禄贞策划进攻京畿地区,不料吴禄贞被刺杀。这是否也是彭家珍刺杀良弼的一个原因?后人不得而知。

3 京畿成立了暗杀团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清廷中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势力试图与南方革命党人议和,而以良弼、溥伟、铁良等人为首的满清贵族,则组建了“君主立宪维持会”(宗社党)。“宗社党”强烈反对南北议和,要求准许袁世凯离职,并以军咨使良弼为总揽文武之全权大臣,要求隆裕太后坚持君主政权,并从各处调兵南下镇压革命党。

良弼,字赉臣,满洲镶黄旗人。1899年成为第二批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留学生,在留学期间就因种族和观念之见与吴禄贞等人结怨成为死对头。1903年,良弼毕业回国后被任命为练兵处监督,负责编练新兵。禁卫军成立后,担任禁卫军第一协统,其在满族亲贵中的身份和地位至关重要。良弼是满清贵族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他看不惯那些混吃等死的满清族人,曾试图游说留日士官生一起以军事强国,避免暴力革命。清廷改军制、练新兵、立军学等军事活动,良弼均曾出谋划策。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良弼升任军咨使兼镶白旗都统,成为清廷力战派的代表。

但是,南方十余省先后通电起义,已经吓破了清廷内阁的胆子,良弼力战的想法并不被内阁接受。于是,良弼与铁良、载泽等人成立宗社党并担任首领,强烈反对袁世凯的南北议和主张。可以说,良弼已经成为南方革命政府的大敌,成为了民主共和道路上的一大阻力。

京津同盟分会成员分析后,认为北方革命之所以连遭挫败,都是因为敌人在北方的力量过于强大。擒贼先擒王,必须杀掉那些掌握军政大权的重臣,才能推进北方的革命。于是,京津同盟分会成立了北方暗杀部,由担任分会军事部长的彭家珍负责领导,作出刺杀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军咨使良弼、宗社党骨干载泽的计划,谋刺所需的武器弹药陆续从上海运往北京。

提起运送弹药,有个叫郑毓秀的革命党人至关重要。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厅厅长。这位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女革命党人不但多次为革命党人运送军火,还在刺杀袁世凯失败后营救被捕的革命党人。

北方暗杀团成员每日在京郊的十三陵、门头沟等地练习爆破和刺杀,进行演练,提高技能。1912年1月16日,暗杀团前往东华门行刺袁世凯,遭遇失败。袁派出大批军警在京城搜捕革命党人,先后逮捕百余人,参与刺杀的张先培、杨禹昌、黄之萌三人被捕后牺牲。袁世凯从此闭门不出,府上戒备森严。而正四处活动、试图力挽危局的宗社党首领良弼,则没有了袁世凯的好运。

4 最后的刺客

汲取了刺袁失败的教训,彭家珍反复研究,认为街头狙击不易成功,且敌人极易逃脱,上门直接在室内刺杀更容易得手。如果增强炸药的威力,想必能达到一举击杀的效果。1月19日,在得知良弼等宗社党骨干到资政院参加联席会议后,彭家珍设法取得一亲贵旁听证,携带炸弹前往资政院。不料,这次会议时间极短,当彭家珍来到时,宗社党骨干早已离席而去,计划落空。

数日后,彭家珍得知良弼准备亲自督师南下,绞杀革命政府。他觉得形势危急,正难以寻觅接近良弼之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金台旅馆约见朋友时,偶然发现了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的名片,询问后得知崇恭遇事外出,过几日才回。彭家珍曾在奉天讲武堂任职,和崇恭的相貌颇有几分相似,对崇恭的言行举止了如指掌,知道崇恭和良弼之间关系密切。于是,他决定冒充崇恭前往良弼府邸刺杀。他先以崇的名义拍发假电报给良弼,后又准备持崇的名片携带炸弹到良弼住处。

此事风险很大,必须赶在崇恭回京前做完,否则就会露出马脚。这位同盟会历史上最后一位刺客,在临走前留下了一封绝命书,“诸同志兄弟姊妹鉴:不佞自入同盟会以来,不敢不稍尽责任,惜才力薄弱,未见大效,抱愧奚如,前在东三省,即欲尽个人主义去赵尔巽,然不过对四川一省起见,义稍狭隘,竟未实行,此次各省起义,北方尚未响应,实满奴汉奸势力之下不易着手之故,不佞欲去之久矣,适诸兄弟姊妹正在经营一切,不忍即弃,然奔走北方,迄今两月,大局尚不能定,不佞才薄,愿为其易,决计仍行个人主义……袁世凯被炸?同时有主张共和之耗,惟以亲贵反对最力,而其中之重要人物,有军事智识且极阴狠者为良弼。此人不除,共和必难成立,则此后生民涂炭,尚何堪设想乎?今除良弼之心已决……共和成,虽死犹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不如死得荣”。

良弼也确实值得彭家珍重视。良弼被刺后,在遗言中说:“上年我奏请释党人,开国会,皆不我听;今秋变起,请以禁军赴前敌,又不我用,而委之荫昌;内廷纷争,外环四起,我宗社之亡将无日矣!我见政府不可为,始组织宗社党。”良弼还策划一旦战败,就迁都热河,退保东北。所以,刺杀良弼,对清廷的力战派是最强的一击。

5 大红罗厂南巷的爆炸声

1912年1月26日晚,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渐渐散去,街巷空旷,只留下冽冽的寒风呼啸声。彭家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分神。此时,他已经化装成崇恭的样子,英姿飒爽,一身军装尽显庄重。

这一天将会成为历史的拐角点。彭家珍携带炸药离开秘密居所,乘马车前往良弼住宅。一路上马蹄声与怒号的寒风相呼应,似乎在为这位即将为天下行义举的壮士送行。到了良宅,得知良弼已经迁离旧宅,他又转往西四牌楼北大红罗厂南巷的良弼新宅。

下了马车,向门房递上崇恭的名片,自称是从奉天赶来,求见良大人。当天是腊八节,满清贵族以赏赐腊八恩粥典礼为名,齐聚内廷密议南北战事,良弼此时并不在府。门房将彭家珍引到客厅等候,乃至深夜,仍不见良弼归来,便起身离开良宅。未能见到良弼,彭家珍心里有些失落,不料刚走不远,就碰到良弼乘车回归,两车交叉而过,彭家珍立即调转车头,尾随良弼到府门前。

到大门外后,良弼下车,彭亦下车,口内喊:“崇恭拜会良大人。”良弼见眼前之人瘦弱,并不像崇恭,便大声呵斥,彭家珍见机立时扑向他,良弼急忙躲过转身便要往家门跑。情急之中彭家珍往良弼逃跑方向扔出炸弹,一声巨响良弼当场倒下,一条左腿被炸断,被炸死者还有良弼的随从护卫。不幸的是,一块弹片从石块上弹了起来击中了彭家珍的头部,他当场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四岁。

两日后,良弼重伤不治身亡,这位宗社党首领、满清贵族中的顶梁柱在临死前感慨道,刺杀我的人真是英雄啊,我一人死不足惜,只怕我死后大清也要亡了。良弼遇刺身亡,极大地震动了满清上层,宗室贵族如惊弓之鸟,纷纷外逃至大连、青岛等处避难,宗社党随之瓦解,清廷失去了制衡袁世凯的力量。面对袁世凯与南方革命政府内外紧逼之态,2月12日,清廷接受优待,下诏退位,统治中国两百七十六年的清王朝宣告覆灭。

彭家珍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明知必死而勇赴之,以一己之力刺元凶于宅门,挽共和于危难,加快了南北的统一,为无数的黎民挡下了行将燃烧的战火。一弹可当百万之师,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彭家珍牺牲后,孙中山褒奖他“诛除大憝以收统一速效”之功,追授他为陆军大将军,将他和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三烈士同葬,并与黄兴、蔡元培等人出席追悼大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也签发了彭家珍烈士光荣革命纪念证,并亲自为他题词“丰功伟绩,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