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西方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远未完成

2016-11-04 20:31:19      参与评论()人

中新网上海11月4日电 (记者 陈静)2016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以下简称“大会”)、2016年上海人类学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复旦人类学日4日在此间拉开序幕。来自海内外多所高校、研究所的近400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参会,逾100余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

据悉,大会以“多彩共生的人类学”为主题,由中国人类学学会和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人类学学会等主办。这是中国人类学界较大规模的学术盛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当下人类学领域的诸多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融合“共生”与“多彩”理念。

开幕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郝时远,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金力,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王士元,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明珂等知名学者分别做学术报告。

中国人类学学会会长郝时远表示,20世纪中叶以来,多元文化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蔚然成风,并广泛地影响到众多发展中国家,成为政治开明、社会包容、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志。郝时远说,21世纪以来,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质疑、批评之声,伴随着移民、宗教、种族、民族问题而攀升,引发了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实践的种种悖论,开放的多元文化主义理念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在西方发达国家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他指出,西方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远未完成。

在题为《人类体质特征与表型组研究》学术报告中,上海人类学学会会长金力表示,基因组技术已经日益成熟,而表型研究的不足正成为制约人类遗传等相关学科发展的瓶颈。金力指出,通过更广、更深、更系统的表型组研究,在大规模人群中采集跨时空、跨尺度、多维度的表型数据,可以为人类遗传及相关学科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与空间。

大会传来消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和人类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魏德海东亚研究院原院长孔迈隆(MyronL.Cohen),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获“人类学终身成就奖”。

据悉,“人类学终身成就奖”又称“金琮奖”,由上海人类学学会设立,颁发给在国内和国际有影响力的人类学家,以表彰其在各自研究的人类学领域所作出的卓著贡献。据了解,该奖获奖者均为在中国及国际人类学界有相当造诣、德高望重,在专业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并引领人类学发展,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类学工作者。

此前已有6位学者获得该奖项,包括:体质人类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古人类学和人类学科普教育家、北京自然博物馆前馆长、研究员周国兴,人类肤纹学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张海国,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分子人类学家、民族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杜若甫,文化人类学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乔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