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91年前报纸刊登孙中山留给世人最后一份文献(图)

2016-11-12 09:00:47    沈阳日报  参与评论()人

今天(12日)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昨天,记者在采访沈阳收藏家詹洪阁时,被他珍藏的一张91年前中共中央正式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向导》所吸引。难得的是,这张1925年3月28日的《向导》头版位置上,刊登了《孙中山致苏俄遗书》(苏俄指当时的苏联政府),以及李大钊所写的纪念文章《中山去世之前后》。

孙中山的三大遗嘱

如今,孙中山的档案十分珍贵。而眼前的这张《向导》将读者拉回到91年前。

孙中山临终前17天,即1925年2月24日,他知道自己的病已不治,就预立了三份遗嘱:有《遗嘱》、《家事遗嘱》和《孙中山致苏俄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孙中山致苏俄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孙中山口授遗嘱后,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当天,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但他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不忍心了,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了,才在遗嘱上补签了名字。

三份遗嘱中,篇幅最长,最能体现孙中山反帝思想和联俄外交政策的,当属《孙中山致苏俄遗书》一篇。

该遗书经中共中央的《向导》报道之后,广泛流传开来。而国民党的报刊却反应迟钝。直到3月31日后,才有报道出来。

孙中山晚年得到苏联的帮助,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了他很大鼓舞,因此,他亲自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强调“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在这份遗书中,孙中山表示:“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欣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这份《孙中山致苏俄遗书》成了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份文献。

李大钊与孙中山关系很好

“我研究孙中山有20年了。”沈阳收藏家、民革省直宁武支部成员詹洪阁告诉记者,他收藏与孙中山有关的史料、书刊、教科书、宣传画、钱币、邮票等已近千种。

詹洪阁说,《中山去世之前后》一文记录了孙中山的最后时刻,如实反映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主张。文章署名为“罗敬”,但经有关专家认定,这是李大钊的笔名。

李大钊与孙中山有着良好关系。1922年8月28日-30日,我党中央召开西湖会议,决定中共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受党的委托,专程到上海会见孙中山,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而且一见如故,两人“畅谈不倦,几乎忘食”,会谈极为成功。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定李大钊为大会主席团五名成员之一,还让李大钊分别在预算、宣言审查、章程审查、宣传问题审查等委员会担任委员。在此次会上,孙中山正式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从此,李大钊与孙中山的情谊更加深厚。

詹洪阁对记者说,虽然孙中山先生没有到过沈阳,但沈阳有中山广场、中山路、中山公园、中山中学等,这些都是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好地方。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 陈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