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评论:你创作的作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看吗

2016-12-08 14:04:49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在上周举行的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一句话迅速刷爆朋友圈,无数人为之点赞叫好。

之所以大家的反应如此热烈,是因为对此都有着切身体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目前的确存在着不少“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像银幕上那些用低俗段子拼凑而成的所谓搞笑喜剧,荧屏上那些利用孩子不谙世事的纯真来吸引眼球的节目。而已经占据着当代人绝大部分休闲空间的网络上,更是随处可见粗制滥造、暴力色情、美丑不分、三观不正的电影、网剧、小说、神曲。

是我们的文艺创作者不知道他们正在制造的这些东西都是愚弄人们智商、毒害人们心灵的垃圾吗?我想不是的。连任何稍有些文化和觉悟的普通大众都能一眼辨清并对之由衷反感,很多文艺创作者都有着高于大众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他们又怎么会对自己作品的质量懵然无知呢?再进一步说,就算他们真的是无力判断是非优劣,也并非没有一个标准可供借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在日前出席“TV地标(2016)中国电视媒体综合实力大型调研结果”的发布活动时,就与各位业内人士分享了他个人判断一档电视节目优秀与否的标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看看这个节目你愿不愿意让孩子看”。这个标准其实不仅限于电视节目,也可以以此类推:这个电影你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看,这首歌你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听到,这个戏剧或演出你愿不愿意带自己的孩子去观赏……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自己的孩子,也要将这个爱心推广到别人的孩子。同样,如果你觉得一个东西对自己的孩子有害而严防死守,却放任它去毒害别人的孩子,那就实在是其心可诛了。这个可诛的“心”是什么“心”?我认为就是利欲熏心的“心”。只有当文艺创作者们能够把他们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看得比市场和利润更为重要,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告别那些“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

文/本报记者 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