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1935:胡适自嘲“王小二过年”

2016-12-22 11:06:58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肖伊绯

1935年12月24日,胡适收到了周作人的新年贺信。信中只写有一首“打油诗”,类似于如今的“短信”,是文友之间的贺年惯例。信文如下:

尚有年堪贺,如何不贺年。

关门存汉腊,隔县戴尧天。

世味如茶苦,人情幸瓦全。

剧怜小儿女,结队舞仙仙。

民廿五贺年诗呈适之兄一笑

知堂

次日晚,胡适迅即写了一首贺新年的诗,以示同贺新年之意。诗云:

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

强梁还不死,委曲怎能全。羡煞知堂老,关门尚学仙。

胡适在写好诗句的信笺末尾,添写了几行字,“知堂先生寄示新年好,戏和一首,博先生一笑。适之,廿四·十二·廿五”从行文的语气来看,调侃中亦有劝慰,似乎已经理解并认同了周作人此时此地的心态与做派。他用了一个“王小二”的典故来自况,也向周间接说明了时局的纷乱与危险。

王小二的故事,发生于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之际。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杭州时,一日微服私访至吴山,因天公不作美,被淋为落汤鸡,无奈之下求助山民王小二家。王小二家中虽贫困,但还是慷慨用家中仅有的豆腐、鱼头和菠菜,做出了菠菜豆腐和鱼头豆腐,款待不速之客。乾隆吃后感到鲜美异常,回到京城,让御膳房去做,却怎么也觉得不是那味儿。当乾隆再度造访杭州时,便派人找来王小二,穷困潦倒的王小二,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困境是“一年不如一年”。乾隆为报答王小二的一餐之赠,赏赐金银,供王小二开店,并御笔为店题字“皇饭儿”。至此,王小二生意渐兴盛起来,王小二过年,不再是一年不如一年,而是一年胜过一年了。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说的虽然是个人境遇,实际上也反映了整个国家时局状况。王小二是时代的小人物,却可以因为偶然参与或不参与政治生活,而因之出现“一年不如一年”或“一年胜似一年”的巨大生活差异。以“王小二”自况的胡适,也自然有当时的困境与苦衷。

原来,自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杂志以来,胡适以公共知识分子的国家意识与政治理解,积极参与抨击时政、人权启蒙的工作,先后在杂志中撰写了1309篇文章之多。这本中国现代政论杂志,前两年的经费完全由独立评论社社员自行集资,不但经费筹措要担经济风险,还有“因言获罪”的政治风险。这本杂志标榜“独立”精神,发刊词称: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所见,用负责的言论发表各人思考的结果。胡适在杂志中倡行的自由主义精神,在中国时局之下,实际上也是两头不讨好的特立独行,“一年不如一年”的困境在所难免。

以胡适为首的一帮新派知识分子,自掏腰包去自谈国事,在周作人看来,这就是“不务正业”,以荒废自己的学术生涯为代价去冒险,得不偿失。事实上,胡适的半部“哲学史”、半部“白话文学史”等一系列尚未完稿的学术著述,也正是在这一阶段投身政治运动之后所无法弥补的缺憾。另一方面,周作人怡然自得的书斋生活,在胡适看来也是“学仙”式的自娱自乐,这种生活隔绝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与自由精神,也完全抛弃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普世情怀,并不值得倡导。

当然,胡适认定的自由主义精神与政治变革之路,是不会因为这些学术上的缺憾和友人的背离而却步的。所以才有了“可怜王小二,也要过新年”的自嘲兼自勉之句。事实是只过了一年,《独立评论》杂志在1936年底因造论反对日本策划“华北政权特殊化”,一度被迫停刊。“开口都成罪,抬头没有天”之句也因之应验,胡适对此或已早有预见。但“强梁还不死,委曲怎能全”,在胡适的百般斡旋之下,杂志又于1937年4月复刊,虽然旋即又因“七七事变”而被迫停刊。

事实上,在贺年诗中自嘲的胡适,1935年末最后这几天一直过得不顺,心情极度焦虑。这期间,有好友丁文江的病重,有北大学生停课请愿,有个人财务上的亏空等等;最为重要的是,他努力参与的评论时政活动始终得不到当局、友人与学生的支持,几乎处处碰壁。这些焦虑一直伴随着他迎接1936年新年的到来,《胡适日记》中记录下了这些事迹点滴。种种窘状,看来此刻的胡适,的确没有什么迎接新年的好心情了,还真有点“王小二过年”的情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