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重庆谈判的历史细节:周恩来为毛泽东设计“第一印象”(1)

2016-05-20 14:59:32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竹针背后的历史细节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945年8月28日,为争取抗战胜利后中国和平民主建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飞抵重庆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套竹针,共4支,最长的33.9厘米,直径0.5厘米,系织毛衣的工具。它们整齐地摆放着,表面有轻微磨损,其中一支中部有明显裂口。

李静为毛泽东织毛衣所用的竹针

从外表上看,这几支竹针极其普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曾经为毛泽东织过一件毛衣。到底是谁使用过这套竹针?它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笔者通过部分文物档案,为大家还原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细节。

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迎来了毛泽东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尽管头顶的阴霾仍未散尽,内战一触即发,但人们仍沉浸在胜利的巨大喜悦之中。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连续3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美军司令魏得迈也于23日向毛泽东发出了去重庆谈判的邀请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经慎重考虑,决定同意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于是,毛泽东于28日从延安乘飞机前往重庆。

蒋介石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来渝

得知毛泽东即将来渝的消息,8月25日深夜,周恩来在结束会议后,立即给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担任领导工作的钱之光、徐冰和张明发出最高等级的机密急电。周恩来在电文中郑重要求:毛主席要到重庆谈判,要求办事处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保卫工作,而且要保密。周恩来在电文中还对毛泽东来渝后的警卫、住房、饮食、交通等方面,一一做了具体指示。时年26岁的李静是机要组长,参与了执行任务。

李静,1919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17岁参加香港抗日义勇军,在抗日斗争中从事掩护及情报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油印处工作;1937年10月做敌占区的秘密电台报务员、机要交通员,每天将电台抄收来的机要电报藏在饼干盒等很难被人注意的物品里,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地点去接头交接。同时,从对方那里带回将由香港秘密电台向延安党中央机要总台和其他机要电台拍发的机要电报;1943年2月,李静奉命调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秘密电台做机要工作,一度任秘密电台机要组长。

根据负责谈判期间安全保卫工作的黄浦军校第二教导大队副队长张居远描述:“在张治中的部署下,我安排了中共代表团住址周围的警卫,设立了桂园周围的警卫隔离带,以及中共代表团参加重庆方面安排的各种大小活动期间的警卫,谈判期间代表团所有代表外出活动及路线的随行警卫工作。”为确保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的安全,张居远对保卫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

关于毛泽东在重庆的生活和工作,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文物档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毛泽东同志白天在桂园会客,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回到红岩村休息。在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二楼东头靠北的一间屋子里住了40个晚上。毛泽东所住的这栋大楼很有特色,外看似二楼,实则三楼,三楼最隐蔽为机要科所在,因空间低矮,过道狭窄则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鸡鸭棚”“鸡鸭行”。酷暑天,三楼楼阁式小屋气温高达40摄氏度,电台工作人员仍日夜坚持工作。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榻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重庆各方人士。顿时,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周围本来就特务众多的小楼里,马上就开始拥挤起来。重庆军统、中统、宪兵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各部门都实行24小时值班制,并对进出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员、车辆和时间都进行认真的记录,各自分线每天向上级汇报,名义上都是打着为了保证谈判安全的名头,实际上是对现场实行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