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我们的口号”所揭示的真理(2)

2016-11-21 19:16:39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生产长一寸”,体现了对生产斗争和经济技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武装斗争需要物质基础,离不开生产斗争和经济技术工作。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认为“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他将“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作为红色政权存在的条件之一。在赣南闽西时期,他写下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多篇文章,论析了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发展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更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之所以能抗击一半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之所以能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根据地特别是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是大生产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在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下,边区曾经到了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极端困难的地步。对此,毛泽东动员道:“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毛泽东将大生产运动看成人人有份、个个有责,谁都不可以置之身外的普遍的运动。他说:“只要我们全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作群众工作,又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

大生产运动通过劳动解决了吃的、穿的问题,还通过发展机器工业生产,增强了对工业、技术和管理的认识,增强了对整个经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对不久的将来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认识。毛泽东认为,日本帝国主义敢于这样地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他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了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奋斗目标,并反复强调进城后不要打烂机器,要保护机器发展工业生产。他动情地说:“如果说我们对于工业问题,对于大城市问题,对于经济问题,对于军队正规化问题,不能解决,那共产党就要灭亡。”

大生产运动还对革除轻视生产劳动、轻视经济技术工作、轻视劳动者的错误的旧观念,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人民至上、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新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延安有些干部也存在着愿做党政军学工作,不愿做经济技术工作的问题,甚至有的女同志不愿嫁经济工作者,似乎认为他们是不大有名誉的人。毛泽东批评这些观点都是错得很的;批评孔子虽然也是圣人,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耕地;批评几千年来做官的不耕田,读书人也不耕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头参加生产劳动,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也转到经济工作的岗位上,主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这样就在边区和根据地开创了崇尚生产劳动的新风气和认识的新境界。

大生产运动不仅解决了边区和根据地军民吃的、穿的问题,而且使边区老百姓的粮食富余起来。中国共产党不仅靠这个坚持了抗日战争,而且靠这个赢得了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在大生产运动所形成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减租和生产两大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将最后地决定解放区政治军事斗争的胜负,各地切不可疏忽。”自1946年以后,毛泽东不断地思考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由重视解决劳资关系到重视解决公私关系,至1948年2月在《关于工商业政策》的指示中,要求各地执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正确方针”。可以说,至1947年7月解放军所以能转到优势力量的一方,与全党全军重视生产和经济工作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