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中国儿童文学几乎未触及过“灵魂”_书评_新京报网(2)

2016-04-09 03:02:25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灵魂”这个大词,是以往的中国儿童文学几乎未触及过的大词,而《野芒坡》的故事,一直被这个大词的亮光照耀着。

风景描写在儿童文学中已消失

我更想从“文学性”、“艺术性”的角度谈论《野芒坡》。我以上所谈论的话题,实际上也在文学的范畴中来谈论的。它在文学性和艺术性上,还有许多可说道之处,而这些可说道之处又恰恰是我们的儿童文学所欠缺的,比如看似微不足道、不免老生常谈的风景描写。阅读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大概是很难邂逅风景的。别说是成段的风景描写几无可能,即使一两句风景描写,恐怕也难以见到。风景在儿童文学中的消失,原因可能比较复杂,但其中一个原因是一定的,这就是风景描写需要作者有较好的文字功夫,而具有这样文字功夫的作者则愈来愈少了。也许我们会说,现在的读者早已失去阅读的耐心,所以风景消失了。我认为此种说法,是为缺乏这方面的文字功夫找到托词。作为例外,《野芒坡》的风景描写,却是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的描写手法。也许这还不足以让我们为之称赞——值得称赞的是她在风景描写方面所显示出的非同一般。“又是一个早春的清晨,在秋浦河两岸的人家还没睡醒以前,河水便低吟着涨起来。在苍苍茫茫的芒草坡上,在曲曲弯弯的野滩和刚刚萌芽的稻地里,鸟雀的叫声和虫鸣互相呼应着。星星落下去了,在太阳从东边升起来之前,浮着云片的东边的天空中便泛出了鱼肚白。”这些风景描写,意象独特,境界悠远,修辞别具一格。它们镶嵌在漫漫的文字之中,带来的好处举不胜举。比如,为人物的情绪波动或心理活动提供理由;比如维持一种疾徐得当的叙述节奏;比如使整个文字读来有一种湿润感;比如使该作品更具审美价值;比如它产生了深刻的哲理性隐喻。

如果抽去《野芒坡》中所有的风景描写,《野芒坡》会是什么样呢?

于中国儿童文学而言,2016年是一个不错的年头,因为我们拥有一部《野芒坡》。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