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莫波格 唤醒儿童觉知的敲钟人_书评_新京报网(2)

2016-05-20 06:40:56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借助马克斯的眼睛,莫波格这样结束这个故事:“这些欢笑的共鸣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这堵高墙会跟其他高墙一样轰然倒塌,不需要曾经摧毁耶利哥城墙的号角声,只需要孩子们的欢笑声”。

善与美、博爱与和平,是会“传染”的,就像空谷里的呐喊一样,终究会听到某处传来的回声。其实,很大程度上,莫波格本人及其作品就像那一声呐喊,唤起每个人内心的悲悯与热爱,引导我们去关爱童心、热爱生活。从这种角度看,与其说痛斥战争、热爱和平、保护自然是他一以贯之的创作主题,不如说包容和宽恕才是他最想表达的思想。而这也是面对灾难、痛苦的最终解决之道,即孔子所谓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城市儿童农场”中收获爱

莫波格力图借助故事表现的主题,也许都可以追溯到莫波格本人的经历。有媒体爆料,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英文与法文后,莫波格便开始小学的教职生涯。他每天给孩子说故事,从中他既发掘了自己说故事的才能,更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与接受特点,也获得了很多的创作灵感,于是有了一个又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事实上,每个故事背后都能发现他孩子的影子。如今,这些动人的故事加起来大约有130多部。

1976年,莫波格和妻子克莱尔在德文郡的内瑟科特买了一处很大的房子,一起成立了慈善事业“城市儿童农场”。每年假期到来的时候,他都会邀请城里的孩子到农场体验乡村生活,并引导孩子们从动物和大自然中学习包容和宽恕,补上城里孩子所缺少的自然课和生命教育这一课,迄今已经坚持了整整40年。可以想见的是,正因为有了与孩子的亲密接触,莫波格的作品才越来越具有儿童的视角与童年的味道。

这个“城市儿童农场”是获取创作灵感之地,他把自己一半的时间用在和孩子们一起打扫棚子、喂养绵羊和挤牛奶等农场劳作上,另外一半的时间用来冥想和写作。同时,这里也是莫波格的精神家园,因为他的朋友和作家们,“尤其是休斯,这个伟大的诗人,就住在附近,他经常在穿过农场的河里钓鱼,是我很好的朋友。而且,每当我发现自己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个极有力的鼓舞者”。很多时候,我真希望自己和哲哲也能到农场走一走,看一看,如果能和莫波格聊聊他创作的那些故事,该是最令人期待的邂逅吧!

莫波格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读他的作品,心总是满的,感动之余还思考很多。就像读完《第94只风筝》,哲哲告诉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还问我:“爸爸,你说人类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呢?大家和平相处不是很好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但我相信,透过莫波格的文字,他也许依然不知道为何发生战争,但一定知道如何结束战争。我也相信,人类只有唤醒心底的善与美,才能让那只承载无限爱的风筝高飞于天际。

□张贵勇

麦克·莫波格是英语系国家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也是举世公认的故事大师。身为父亲、祖父、教师和童书作家,长久以来,他总是被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孩子们所牵动。这套关注现实题材的儿童小说包括: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遇见大鲸鱼》,反思、探讨核电站的《归乡》,关注巴以冲突的《第94只风筝》,聚焦老兵的《半面人》,控诉纳粹的《莫扎特问题之谜》,还有邂逅艺术家的《遇见“塞尚”》,每一个故事都把我们带到对过去的检视,对现在的呐喊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