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钟立风音乐不是竞技,民谣更不该上电视(1)

2016-12-08 02:39:2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背着一只帆布袋,装着一本《书城》,钟立风在换乘了几趟地铁线之后,如约来到了采访地点。

11月末的北京,刚下完第一场雪。卸下帆布袋和羽绒服后,钟立风坐在这个他所熟悉的客厅里,捧着一杯热茶笑得很亲切。前些时日,就是在楼下那间录音棚中,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七张专辑《爱情万岁》,而这张专辑在上周五已经正式发行。

自1995年离家北上,钟立风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1年的时间。21年、7张专辑,从彼时的“新红白蓝”到如今的“蓝色旅人”,这些年以来,钟立风并没有跻身大潮,参加各种音乐节目。在中国民谣的历史变迁之中,他似乎一直倚坐在某个聚光灯之外的高脚凳上,拨动着吉他,不动声色地看着人来人往。“我这样的歌手好像注定不是属于大众和主流的,非常流行的歌曲和非常接近人民的声音,我好像写不出来。所以,我们这些人就有点曲高和寡的感觉,有时候我也会觉得遗憾。”钟立风说道,“但另一方面,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微暗的火’,就是只要它愿意,就能爆发出所有光亮,但它并不是这样,而是愿意以低调、优雅的方式去燃烧,周围的人却仍感受到它的明亮和温暖。”

离家北上以为签了公司就能成名

1974年2月16日,钟立风出生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后来,他才知道,当年汤显祖就是被贬官到自己的家乡,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牡丹亭》。钟立风小时候是一个孤独的少年,他的母亲总是会时不时地哼上几句越剧,和其他江南小调。在那些旋律中,他总能听到许多难以排解的愁绪,“后来我发现,我所有写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童年,都来源于自己家乡的水域。我的歌里有一些柔美的、细腻的东西,都是家乡给我的,江南雨绵绵的那种,让自己内心发霉、涨潮的感受,都作为养分进入了我的心里。”

在中学时代,钟立风接触到了吉他。后来,他以吉他手的身份进入了浙江歌舞团。在杭州当乐手的日子里,钟立风开始尝试着写歌,当时,张楚、窦唯、郁冬等人,都给予过他不同的触动,“那时候,我在电视里看到郁冬唱《露天电影院》,‘当他们接吻的时候,我感到伤心’。我觉得,这不就是我吗?”在江南成长了20多年后,钟立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当时觉得家乡人的生活太千篇一律了,自己内心一直有一种涌动的感觉,特别想要追求流浪的状态。”于是,在朋友的推动下,年轻的钟立风怀着当歌手的梦想,来到了北京。

“一开始到北京唯一知道的事,就是各大唱片公司的地址——正大、大地、红星唱片,有郁冬、老狼这些歌手,这跟广州那边做流行音乐的是不一样的。”钟立风说,自己在来北京之前,根本不知道北方是什么样的环境,“但是觉得如果自己要成为一个歌手,应该就是这种类型的,因为我的作品也跟他们是一路的。所以只要找到唱片公司,肯定就会签约,能成名。那时候就是抱着这样年少无知的心态,拿着自己的歌谱和琴,跑到老板面前唱起来。”回忆到这里,钟立风笑着摇了摇头,“现在想起来,我也是够傻够鲁莽的。后来机缘巧合,还是差了一点。有人说,你早一年来,就能赶上那个民谣时代的班车了,但是我觉得,如果当时真的赶上了,命运随之改变,后面的这些作品,也许我就写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