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以芝加哥作为职业生涯终点,是最好的结局” (2)

2016-01-22 11:18:54      参与评论()人

芝加哥交响是美国五大乐团之一,亦是美国最具德奥传统的乐团,素来以铜管声部为傲。穆蒂将歌唱性融入芝加哥的演奏中,同时将铜管声部打磨出深海明珠般的光彩,以“黄金铜管”驰名业界。在他的调教下,芝加哥的木管和弦乐声部也成长迅速,与铜管声部不相上下,“一个乐团需要平衡,而不是某个声部特别强。铜管是它驰名国际的特色,但现在,三个声部可以说都非常强。”穆蒂不无自豪地说。

与其他顶级交响乐团不同的是,芝加哥交响有十余位华裔演奏家,他们分布在弦乐、木管、打击乐等不同声部,且多数担任要职。问到对这些华裔演奏家的印象,穆蒂说,“音乐是有普世性的,对我来说,意大利、英国、中国的音乐家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他话锋一转,“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音乐家,普遍努力又刻苦,相比西方音乐家也总是准备得更充分。”

“这些不同肤色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并没有区别,音乐可以淡化、稀释他们之间的差异。”他说,“与国籍、种族、宗教、文化上的差异不同的是,音乐就是音乐,外交官可以用一句话改变世界,但音乐不会造成任何理解上的歧义。我们演奏更多音乐,世界无疑会更美好。”

穆蒂出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海边,芝加哥也有如大海般璀璨的密歇根湖,几年相处下来,他显然对这座城市也生出了特殊感情。“意大利就是意大利,你很难将意大利和其他国家比,因为你很难再找到佛罗伦萨、威尼斯、罗马这样的城市。”他说,“芝加哥是美国最美的城市之一,有美丽的湖泊,有很多现代派的漂亮建筑,芝加哥的民风强悍又热情,我是意大利南部人,这都让我觉得亲切、熟悉、好相处。”

穆蒂与芝加哥交响的签约任期是十年,采访最末,他笃定地说,“芝加哥会是我带的最后一个乐团。我手中有世界上最好的乐团,现在也是我音乐生涯的黄金阶段,以芝加哥作为我职业生涯的终点,是最好的结局。”

“命运”牵起内在引线

东艺的两场音乐会上,芝加哥交响首晚将演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古典”》、亨德米特《弦乐与铜管乐音乐会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次日再演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

两场曲目涵盖了19世纪古典、浪漫派,到世纪之交的晚期浪漫派,及至20世纪新古典主义的不同风格和流派,各呈其艳。

《第四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交响曲,也是其所有交响曲当中最富变化、最热情的一部;普罗科菲耶夫《第一交响曲》描摹了人生的惆怅,以俄罗斯民歌穿梭其中,色彩变化剧烈的木管独奏段落非常抢眼,对弦乐和木管声部都有极高要求;亨德米特《弦乐与铜管乐音乐会曲》专为美国乐团而作,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铜管乐器,同时与弦乐声部也有强烈对抗。

《第五交响曲》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部交响曲。贝多芬在第一乐章开头即写下警语“命运在敲门”,被引用为交响曲的标题,“命运”的主题也贯穿全曲,再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的搏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在后世看来,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贝五”对后世作曲家及音乐评论家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就有柴科夫斯基和马勒。“柴四”同样以命运为主题,被柴科夫斯基誉为纪念贝多芬创作意念的复制品。马勒的《第一交响曲》中也充斥着马勒对其“命运”的探索。这两场音乐会曲目若有似无地牵起了一根“命运”的引线,而穆蒂就是那位叩响“命运”之门的核心人物。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