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谈新获《吕澂论著目录》

2016-01-24 10:49:47      参与评论()人

近十年中,佛学家吕澂(1896-1989)的各种译著草稿、未刊讲稿、档案文件和往来书信大出,肖永明先生(金陵刻经处)和我参与过其中大部分的整理和刊布。这些文稿、文件和书信,有的在熟知的文献中已有记录,有的则没有,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去年年底,我从孔夫子旧书网购得一份纸已泛黄的《吕澂论著目录》,无编者名,共八页,铅印,是吕澂的学生高振农(上海社科院宗教所)的旧藏。目录一共四十八个编号,每号下面少则著录一种,多则二十几种,其中既有一部分肖先生和我刊布的文稿,也有不少未知的篇目,绝对是吕澂身边熟悉情况的人(可能就是高振农本人)编写的,值得特别介绍一下。

据吕澂《一年来我的佛学研究》所述,他曾在1954年的下半年根据藏译本重翻了清辩《般若灯论》第廿五品《观涅槃品》末尾破斥唯识家“三性说”的一段,共四千余言,这是唐代的汉译本略去未译的一段重要文字。《吕澂论著目录》第三号《唐译〈般若灯论〉缺文》(抄本),可能就是这篇重要的译稿,可惜至今无人刊布。同样,第三十三号《因明正理门论本译文》(抄本)也是一篇未刊的重要译稿。

第七号《佛学分科及其传承》(讲于蜀院,1938年4月3日,抄本),已由肖永明先生整理,刊于《法音》2005年第三期。在我同时买到的高振农《吕澂前期佛学研究及其思想初探(草稿)》(铅印本)中,早就引用过这篇讲稿。第八号《小乘异部之起源》(1946年10月21日,抄本),以及第三十二号《译中观心论第五品(〈入抉择瑜伽师真实品〉)》(抄本),也已由肖先生整理,经我推荐刊于《世界哲学》2009年第六期和2011年第六期。

这份目录有时还能起到补正史料的作用。比如收进《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卷一的讲稿《楞伽观妄义》和《金刚经三义》,文后注出的讲授时间分别是1930年5月28日和1937年9月12日。但在《吕澂论著目录》中,被放进第九号的《楞伽观妄义》(抄本)和《金刚经三义》(抄本),讲授时间却作“1940.5.28.”和“1939.9.12.”,这样的异文很值得注意。再如收进《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卷三的讲稿《百字论释》,没有注出讲课的地点和时间。目录第十九号就是《百字论释》(抄本),它的后面明确标出“讲于蜀院”,讲授时间是“1940.9.18.”。这类材料对于以后编纂吕澂年谱都是有参考价值的。目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分成三个编号的“通信”。第一个编号,也就是第三十五号为“论佛学通信(一)”(抄本),其中竟然收入二十四封信札:

《复邱晞明书》(1939.)、《复陈证如信》(1944.1.3.)、《复陈证如信》(1944.1.14.)、《复梅撷芸书》(1944.4.29.)、《复梅撷芸书》(1944.5.12.)、《与王化中书》(1944.11.1.)、《复王化中书》(1945.2.4.)、《复蒙文通书》(1944.9.7.)、《复范爱众书》(1944.9.6.)、《复熊十力书》(1944.7.8.)、《复熊十力书》(1945.3.14.)、《寄证如书》(1944.8.10.)、《复陈证如书》(1944.8.26.)、《复陈证如书》(1945.1.2.)、《复陈证如书》(1945.1.9.)、《与陈证如书》(无日期)、《复李仲康书》(1944.5.30.)、《复李仲康书》(1944.7.5.)、《复李仲康书》(1944.7.24.)、《复李仲康书》(1944.9.6.)、《复李仲康书》(1944.10.1.)、《复李仲康书》(无日期)、《复李仲康书》(1945.2.4.)、《复李仲康书》(1945.7.13.)。

这些信大多写于吕澂的老师欧阳渐(竟无)去世(1943)之后,收信人为梅光羲(撷芸)、邱檗(晞明)、熊十力、蒙文通、陈铭枢(证如)、王恩洋(化中)、范爱众和李安(仲康)这些支那内学院的院友和院员。我很好奇这些信的内容是什么,目前收藏在谁的手里。

第三十六号“论佛学通信(二)”(抄本),都是写给熊十力的,一共七封,同时“附熊十力来信八封”。根据每封信后面注出的日期,可以知道它们就是发表在《中国哲学》第十一辑(1984年1月)的吕澂和熊十力的往复函稿《辩佛学根本问题》(谈壮飞、罗炤整理)。

第37号“论佛学通信(三)”(抄本),著录了没有年代的信札五通:

《答友人书》、《答友人书》、《复陈证如书》(4.28.)、《复张生德钧书》(5.7.)、《复韩达哉书》(5.2.)。

张德钧是马一浮和吕澂的学生,后来任职于中科院历史所,曾为吕澂笔录《谈佛灭年代》。韩达哉即诺那活佛的弟子,著名密宗居士韩大载(1884-1975,湖北松滋人)。

紧接着这些“通信”著录的,是未编号的民国时期出版的五种单行本(《声明略》《佛典汎论》《印度佛教史略》《因明纲要》和《西藏佛学原论》),然后就是“建国以后著述”(前面的目录里其实已经著录了一些“建国以后著述”)。其中第四十二号《略评翻印本严译〈天演论〉译文及校勘》(打印稿),已由肖永明先生整理,经我推荐刊于《中国哲学史》季刊2012年第四期。

目录的最后是标注为“不能确定的”五种,即第四十四号《阿毗达磨俱舍论》、第四十五号《佛学源流十讲》、第四十六号《第二编 佛灭后学说》、第四十七号《二十唯识白话译本》、第四十八号《唯识十师异义表》,需要做特别解说。从题目上看,《阿毗达磨俱舍论》肯定不是吕澂论著的名称,怀疑是他某一时期讲授《俱舍论》的讲义。《佛学源流十讲》应该就是吕澂在《内学院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计划》中提到的《佛学七宗源流十讲》,这份讲义至今未见刊布。《第二编 佛灭后学说》就是我整理刊布的《印度佛学史》讲稿(刊于《中国哲学史》季刊2009年第二期),丁海虎先生考证为《内学》第三辑中提到的印度佛学史课程的讲稿,纠正了我的错误(《吕澂〈印度佛学史〉略考》,《五台山研究》2011年第一期)。“第二编(篇) 佛灭后学说”正是该讲义的副题。《二十唯识白话译本》已由肖永明先生整理,经我推荐刊于《世界哲学》2009年第一期(另请参看我在《上海书评》第249期[2013年9月8日]写的《“六种吕老写作”》)。《唯识十师异义表》的内容,显然是将玄奘译《成唯识论》中唯识十大论师的不同主张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吕澂是否写过这么一篇东西,待考。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