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创刊号博物馆

2016-02-28 10:05:24      参与评论()人

  冯建忠,1960年10月生于上海市。曾在外高桥化工厂工作,现为浦东收藏协会会长。自1979年起收藏期刊创刊号,迄今已有一万六千多份,其中民国老杂志两千五百余种。1992年参加大世界吉尼斯活动,创下期刊创刊号收藏吉尼斯纪录。曾被评为华夏优秀收藏家。

  逼仄的客厅,墙上挂着苏局仙老人题的“创刊号博物馆”、与焦裕禄有关的海报、报纸,门旁是雷锋收藏展的展板。

  平常藏品都以这种形式堆放

  冯建忠收藏的部分创刊号

  客厅的另一面,摊开来的全是老杂志创刊号,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角落里,都塞满了书籍、杂志和报纸。

  (摄影 高剑平)

“我这边真没书房的!东西堆得到处都是!”接受采访前,冯建忠再三在电话里强调。到了之后,才发现他所言非虚。他1979年远赴广东参军,自此开始收藏,1986年成为文庙最早一批淘书客(他收藏的创刊号一半来自文庙,“文庙是我的福地”),1990年起被称作“创刊号大王”。近四十年的收藏,一万六千件藏品,全都聚集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里。藏品之精彩之丰富,与场地之简陋之逼仄,形成残酷的反差。《浙江潮》《科学》《新民丛报》《东方杂志》……一件件摊开来,铺满好几张桌子,“这些都是解放前的创刊号,全是一级文物,解放后的我懒得找了”。而房子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公房,带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房间里触目即是焦裕禄,因为冯建忠刚刚利用自己的藏品办了一个焦裕禄纪念展,这几间简陋的住房,还兼做家庭博物馆,去年光是抗战纪念展,冯建忠就办了十几次——他这里的收藏实在太丰富了,“有什么重大题材,我就办得出什么展览”。他一口气数出好多个:抗战、鲁迅、孙中山、周恩来……马上就到3月了,光是跟雷锋有关的上海出的旧报旧刊,他就能数出五个“之最”,“我们上海跟雷锋还是挺有缘分的”。

冯建忠名声在外的,还是创刊号收藏。墙上挂着百岁老人苏局仙为他题写的“创刊号博物馆”匾额。他的收藏起步之际,老杂志没人重视,“解放前的杂志,连废品回收站都不要,嫌纸张质量不行,他们回收旧杂志都是要打成纸浆循环利用的,解放前的杂志放进去,一级纸浆变二级,二级纸浆变三级了”。1979年他远赴广东参军时,家里给他寄来好几种新杂志的创刊号,他从此对创刊号有了兴趣,当时上海的副食品全国知名,他就拿大白兔奶糖、凤凰牌香烟换战友床头的创刊号。后来返回上海,他托运了整整一大麻袋东西,家人打开一看,全是杂志创刊号,“别人从广东回来,带的全是水果糖和香蕉,只有我带创刊号,他们都说我当兵当傻了”。不过他完全不在乎,反正是家里独子,收藏空间大得很。只是,三十年下来,当年让人艳羡的、独属于工人优厚福利的住房,如今也已堆得满满当当。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从部队复员,在外高桥化工厂工作,先做工段长,后来进入工会,“一个月工资四十五块钱,那个时候,上海最好的馆子两个人出去点菜,十块钱,根本吃不完”。1990年他三十岁,谈了第一个女朋友,两人约好去虹口区国际电影院看电影,坐公交过去。半途中,冯建忠看见有人摆摊卖旧书,对女友说,“你先去电影院等我,我去看看,随后就来”。这一看就是两个小时,挑中两本老杂志创刊号,等他赶过去,电影已经散场,再追到女友家里,遭到怒斥,“你这个人有毛病的”。恋情就此告吹。

几年后认识的第二个女友倒是可以理解他的收藏癖,但最终还是出了问题。有个老先生公私合营时期去了宁波,工作几十年后返回上海,在家中阁楼上找到尘封几十年的九百多本签名本,“巴金啊冰心啊都有”,联系冯建忠,想一次性出让给他,索价一万多。冯建忠左思右想,实在舍不得这次机会,于是挪用了原本打算用来结婚的钱,将几大箱书全部吃进。向女友解释了来龙去脉,女友表示能够理解。不成想没过几天,又有一个老先生找上门来,想卖给他一百多本老杂志创刊号,同样索价一万多。冯建忠心痒难耐,将之前得到的签名本全部卖掉,将这批创刊号全部吃进。这下子女友光火了,恋情再次告吹。不过他一点都不气恼,因为从这个老先生手里买下了《新青年》创刊号。他总结经验说,遇到上了年纪的藏家想要转让藏品,必须当机立断,否则时不再来,“那两个老先生,一个六十岁,一个八十岁,我当时三十岁,如果把他们两个的藏品都吃进来,等于我的收藏是一百七十岁了,没人比得上了”。可惜当时他只能被迫二选一,正因如此,他愈发重视文化名人手迹,后来逐渐开始收藏文化名人手稿。

看着这样逼仄的空间,让人不禁好奇:“您儿子对您不会有意见吗?”冯建忠乐呵呵地说:“我儿子才十岁,小赤佬呀,每周带他去游乐场,五十块钱,他就很开心了。”他结婚晚,四十四岁才结婚。

十问 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我只藏杂志,一万六千多种。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青年一代》杂志创刊号。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电通画报》创刊号,《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作为电影插曲首次在这本杂志上发表的。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都有。网上买去孔网,逛书店去文庙。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这不一定,要看遇到什么杂志。现在创刊号都越来越贵了,经常几百块一本。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烟酒不沾,只要一杯白开水。淘书、藏书是最大的乐趣。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我现在网上阅读时间越来越多了,每天要几个小时。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戈公振《中国报学史》。这是我最经常读的一本书,现在来看错误不少,但是我的启蒙读物。

Q:如果只让您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现在我带手机就够了。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