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在全球化的时代,已不太能听到鲜明的音色”

2016-03-18 10:07:56      参与评论()人

■ 美国指挥家伦纳德·斯拉特金首度登台上交音乐厅 与大提琴家王健合作肖斯塔科维奇作品

灌录唱片逾100张,得过7项格莱美奖,现年72岁的伦纳德·斯拉特金,是底特律交响乐团、里昂国家管弦乐团的音乐总监,也是美国当今最活跃的指挥家之一。

3月19日,斯拉特金将首度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登台上交音乐厅。除了与大提琴家王健合演肖斯塔科维奇《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斯拉特金还将带来作曲家妻子辛迪·麦克蒂的《环行》,以及美国作曲家萨缪尔·巴伯的《第一交响曲》。演出前,斯拉特金也和早报记者聊了聊他对指挥和乐团的一些看法。

斯拉特金出生于洛杉矶一个音乐家庭,幼时曾学小提琴。高中时,他感觉到了自己在指挥上的天赋,而并不适合做一名器乐演奏家。钢琴家艾曼纽·艾克斯曾是斯拉特金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同学,在他的印象里,斯拉特金阅读总谱的能力是惊人的,“当时,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斯拉特金日后将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指挥家,因为他在每件事上都做得相当出色。”

一位乐团同行则这样评论斯拉特金:“他阅读总谱的速度简直是一目十行。这种速度会使不了解他的人们误以为他在工作时敷衍了事,然而他们错了,事实是乐谱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印刻到了他的脑海里。”斯拉特金将这种能力归结为自己有一双灵敏的耳朵——可以很快捕捉乐团的问题,并让乐手有所调整,“好的记忆并不是指挥必备的技能,但好的听力是需要的。”

16岁,斯拉特金得到了第一次登台指挥的机会。22岁时,斯拉特金在卡内基音乐厅完成了指挥首秀。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这些年来,斯特拉金几乎执棒过世界上所有的重量级交响乐团。让斯拉特金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有着真正鲜明音乐风格的乐团,“但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已经不太能听到一种鲜明的音色了。”斯拉特金感慨,“尤其是美国乐团,乐手们都来自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演绎音乐的方式,但要把他们融合,为乐团建立出特殊音色,对指挥来说是一个难题。”

“现在很多乐团技术上非常卓越,但没有特色。”斯拉特金说,比如郎朗或马友友的个人音乐会,因为台上只有一人,观众很容易能从乐声中了解到他们的特色,但对乐团来说就比较难了,“可能一些老派乐团,比如维也纳爱乐、柏林爱乐还能保有自我特色,但在全球范围内,这样的乐团很少。”

没特色的原因是什么?在斯拉特金看来,一方面是众口难调,一个乐团的成员通常来自世界各地,要抹掉他们的个性去创造一种新的共性,很难。另一方面,是指挥自己不重视。斯拉特金回想父辈一代,譬如托斯卡尼尼、卡拉扬这些历史上如雷贯耳的传奇指挥家,他们在自己身处的时代都极具权力,对乐团也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能力,也因此,他们能为乐团打造出特色,如果对某个乐手不满,他们也有权力开除,“这在当今很难想象。现在的指挥家更多是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乐团合作。他们没有那么强的意愿和能力去控制乐团,去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声音,而更着眼于技术的打磨和提高。这就是时代的区别。”

那么,乐团如何才能培养出独有的音色与鲜明的风格?斯拉特金以上交举例说,上交不少乐手都曾在欧洲学习和接受训练,这在中国很普遍,有时他也会想,“如果一个中国乐团全由中国乐手组成,且都没去过海外学习,又会奏出怎样的声音?”

每个指挥带团和打造声音的方法都不一样,在斯拉特金看来,乐团的声音特色最主要是建立在弦乐声部上,弦乐就像地基,管乐、打击乐则像地基上的其他装饰部分,“我会更重视塑造弦乐声部,先让弦乐固定起自己的声音,再让其他声部配合,演绎出整个乐团的音色。”

斯拉特金说,指挥家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指挥家,一种是音乐总监,前者相对轻松,无非是和乐手完成各类曲目,将音乐会带给观众,只要听起来准确、不出错就行。但音乐总监要做的事更多,他们要策划音乐季,要让乐手和谐相处,更像执行者和管理者。这些年,斯拉特金越来越想放弃自己在乐团中的职位,而更享受做一名纯粹的指挥。

再过两年,斯拉特金就要从底特律交响乐团卸任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和妻子去环游世界,或者来中国看看。我的职业生涯一直在做音乐总监,是时候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

录入编辑: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