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上海各界人士昨日最后送别贺友直

2016-03-24 12:13:29      参与评论()人

■ 夫人谢慧剑:他这一生没白活,他对得起广大群众对他的尊重!

“我于一九二二年出生在上海。我五岁时母亲病故。我对母亲毫无印象,只记得出丧时队伍里有许多红帽子,现在猜想大概是雇来的仪仗。”

“有年夏天,我生了一身的天疱疮。大叔大婶觉得我命太苦,认为我父亲不该不管,就给我父亲写信说,“你再不管儿子我要贴张邮票寄给你了。”

“那时,我虽然喜欢图画,但对怎么画图则一无所知。厂里有马粪纸、油墨,就瞎抹瞎涂。画了一张想象的风景,被先生瞧见,惊奇:‘侬还会画画?哪能画得介好。’画者水平,评者水平,有此称誉,现在想来实在可笑。”

“那时,我虽然喜欢图画,但对怎么画图则一无所知。厂里有马粪纸、油墨,就瞎抹瞎涂。画了一张想象的风景,被先生瞧见,惊奇:‘侬还会画画?哪能画得介好。’画者水平,评者水平,有此称誉,现在想来实在可笑。”

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连环画家贺友直先生遗体告别仪式,昨天下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贺友直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3月16日20时3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贺友直先生逝世后,市领导韩正、杨雄、殷一璀、吴志明、应勇、董云虎以及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全国及本市文化界著名人士等敬送花圈。

昨天下午,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贺友直先生亲属、同事、学生、生前友好及众多连环画爱好者,前往龙华殡仪馆作最后送别。

贺友直先生祖籍浙江宁波北仑,1922年生于上海。1949年,他以一本自编自绘的连环画《福贵》开始艺术创作,1952年进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1956年随社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贺友直先生先后创作完成《火车上的战斗》、《山乡巨变》、《李双双》、《朝阳沟》、《十五贯》、《白光》、《小二黑结婚》等作品,获首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等收藏,并在英国、挪威、瑞士、韩国等地展出。

贺友直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首任主任、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上海文史馆馆员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昨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把原本宽敞的大厅挤得满满当当,有贺老生前的亲朋好友,也有热爱贺老作品敬佩贺老精神的“连友”和普通人。告别仪式现场,摆满了贺老亲属和社会各界敬献的花圈,正面的墙上挂着由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拍摄的贺老遗像,相片上的贺老似笑非笑地望着远方。两侧的挽联上书“陋室绍酿尽显率真淡泊德馨华夏流芳百世;翰墨游丝描摹世间百态艺臻画坛一代宗师”。两方悬挂屏幕上循环播放的视频,回顾着贺友直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他下厨吃面时的朴实,也有他作画时的严谨,幽默、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每个接近他的人难以忘怀。

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裁祝学军致的悼词中说:“多年来,痴情于连环画的贺友直先生一直在思考着当代连环画的出路问题,他希望出版社能有所作为,走出再版以往作品的套路,以精准的选题,为连环画的复兴打开出路。贺老一生艰辛勤勉,淡泊名利。在书画艺术市场化的今天,他坚守连环画阵地和自己的艺术品格,捐画不卖画。他的重要作品几乎全部捐给了公益性文化机构,有限的稿酬也不忘扶贫助学。面对社会上对他‘大师’、‘泰斗’的称誉,他不以为然,体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社会担当和人生境界。”

中华艺术宫馆长、上海文联主席施大畏说:“那个把中国连环画带到世界舞台,让我们的人物白描得以媲美世界伟大作品的人走了。但我们不悲观,因为他告诫自己的艺术追求、影响后辈的艺术理念以及留给现世的高蹈艺品,都是值得中国画界、艺术界回味并珍视的瑰宝。”

3月23日起,中华艺术宫在零米层推出《方寸回眸——贺友直画故事·馆藏捐赠作品陈列展》,以此纪念贺老。

年逾九旬的贺友直生前常常对别人调侃说自己要“老得慢一点,死得快一点”,3月16日晚他的突然辞世,贺师母谢慧剑(贺友直先生在《自说自画》中多次写到其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夫人谢慧剑,名之为“贫贱夫妻百事哀”)对早报记者说:“他这回是讲到做到了。如果要评价他,那就是——他这一生没白活!他对得起广大群众对他的尊重!”

录入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