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菜场图书馆”等活动构建社区文化(1)

2016-04-19 10:05:46      参与评论()人

■ 市民文化节社区文化活动丰富,让社区文化成为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菜场务工人员闲时阅读从“菜场书屋”借来的图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文化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市民文化节举办以来,社区文化作为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引导、支撑、托底作用的重要抓手,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不管是曹杨“夕阳圆梦”活动,还是虹口“菜场书屋”项目,抑或是东方曼哈顿社区打造“熟人社区”计划,散落在上海不同角落的社区文化活动,构建出了市民的自治网络。市民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增进知识,陶冶情操,增强了社会治理的责任意识。

为老人圆一个梦

曹杨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拥有大量老龄群体居住者,空巢老人多。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发起“夕阳圆梦”活动,向区域内65岁以上的老人们征集梦想,并发动社会党团组织、共建单位、社会公益组织等认领梦想,为老人们圆一个梦。据普陀区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秦蕾透露,截至目前,活动共征集到各类梦想9403个,其中4654个梦想得以实现。

“老人们的梦想很多,补拍婚纱照、上舞台演出、出门旅游、送一个血压计、在家门口看一场有质量的演出等等。”秦蕾说,最后大多数梦想都得到实现,有些梦想还在实现过程中。例如,普陀区文化馆帮曹杨一村的老人们补拍了婚纱照。

秦蕾表示,今年的“夕阳圆梦”活动重点将以2014年至2016年刚刚60岁的老人还有劳模、老干部等特殊人群作为主要对象。

将图书馆搬进菜场

作为虹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尝试,“菜场书屋”项目刚刚入选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菜场书屋”项目启动于2010年,是为了满足菜场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需求而设立在菜市场内部的文化阅读活动空间。

“菜场书屋”的概念最早始于2009年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前期,虹口江湾镇街道图书馆从福赐菜场的管理人员处了解到,摊主们希望不出菜场就能全面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与动态,于是街道就在福赐菜场开辟了一个世博宣传角。此后,菜场摊主纷纷表示希望能放些报刊书籍在里面。于是,2010年虹口区图书馆与江湾镇街道图书馆将图书送到菜场,虹口区第一家菜场书屋应运而生。由于这项文化惠民举措大受欢迎,2011年9月,虹口区首批16家菜场书屋的建设启动,并逐步把“菜场书屋”模式规范和固定下来,向区内其他标准化菜场推广。如今,“菜场书屋”已全面覆盖全区共22家标准化菜场。

虹口区图书馆副馆长韩曜介绍,菜场书屋开放时间选在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我们也做过调查,摊主文化学历偏低,大部头图书不是很受他们欢迎,所以菜场书屋配置的主要是报刊、杂志和休闲类读物。”

2015年4月起,“菜场书屋”项目组在全区22家“菜场书屋”推广“e厘米——掌上图书馆”项目,将区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电子图书、视频讲座、电影、展览等)输送到各菜场,菜场外来务工人员直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不离开摊位就可以阅读资源。韩曜透露,2015年第四季度的阅览量达到月均3200多人次。

虹口区图书馆的品牌活动也被带进了“菜场书屋”,包括电影放映、讲座等。2015年电影放映了97场,1729人参与。讲座有55场,814人参加。

“我们图书馆员工去给他们讲如何在网上订火车票,以及子女的入学、户口积分等政策。”韩曜说,“我们还与虹口区司法局合作办法律讲座,请街道律师讲述食品安全、金融理财、如何规范写借条、如何打官司。他们都很感兴趣,围着律师要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