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远距离阅读产生无数的想象”(2)

2016-07-14 14:30:04      参与评论()人

作家眼里的短篇小说

毕飞宇把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都比喻为自己的“爸爸”。

“也许未来人们记住我的是几个长篇,但实际上我所有的文学源于短篇小说哺育我、滋润我,让我看到小说中的东西——比如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节奏、简约、精准、生动,尤其是短篇小说的留有余味。正是在短篇小说的操作过程中,我成长了。”

余华笑言毕飞宇说的“爸爸”肯定是“后爸”:“亲爸的话不会写出那么好的东西,后爸不断地欺负他。写作就是这样,不断地和写作的内容对抗。”

余华说,他眼中的长篇小说像是一种比较长的生活,要经历几年才能写完。“而短篇小说是生活中的一个个经历,最后回过头来发现你的生活是由这些经历组成的。”

“我和余华不同的地方是,我认为我写作不是在‘对抗’,我热爱我写的东西。”方方也对长短篇小说进行了比喻,“长篇小说可能像西方恋爱,很热烈、直白。短篇可能像中方恋爱,很含蓄,让人去猜。所以我写短篇就会很节制,写中长篇就热烈奔放得多。”她还坦言自己发现中篇小说更尽兴,所以在1990年代以后就很少写短篇小说了。

赵玫形容短篇小说“给人精美的感觉”:“其实无论什么类型的小说,都可以用短篇精美的感觉去完成写作。”

在提问环节,几位作家还就“短篇小说不如长篇小说容易出版”作出回应。巴特勒提及在美国出版界,出版社会针对短篇小说出版要求签两份合同:一份短篇小说集,还有一份长篇小说。

方方也表示由于中国长篇小说的市场需求量更大,使得一些出版社更容易出长篇,也使得“一些不太会写作的人从长篇开始创作。”

“你写作是因为想出版,还是为了自己舒服?比如卡夫卡就不是为了出版。你就问自己,究竟喜欢不喜欢写?喜欢写就一直写,出版是第二件事,可以出,可以不出。这是一个忠告。”苏童说。

录入编辑: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