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文化新闻 > 正文

微小报之书评八周年,感谢这一路上有你

2016-07-17 15:30:10      参与评论()人

《上海书评》试刊号

《上海书评》创刊号

创建于2008年5月6日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豆瓣小组,简介里有这么一句话:

纽约有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伦敦有London Review of Books,上海怎能没有Shanghai Review of Books?

5月25日,《上海书评》试刊号出版;7月6日,《上海书评》创刊号正式出版。邱兵先生在谈到《上海书评》的定位时说:“上海很多报纸都有专刊,比如《新民晚报》有‘夜光杯’,《解放日报》有‘朝花’,《文汇报》有‘笔会’等等,而《东方早报》以前在这方面算是弱的,当时在想怎样办一个最贴近我们读者定位的,也能在双休日提供有效阅读的,比较有思想火花的,能代表我们报纸价值观的专刊。”

《上海书评》每周日随主报上市,一共十六版,内容分为访谈、特稿、书评、笔记、随笔、读者会所、海上书房、插图群英等固定栏目。

《上海书评》的办刊特色,就是要抓住“三家”:名家、专家、独家。名家无需赘言,从百位撰稿人名单即可了解,许多名家在自身领域也是最顶尖的专家。书评作者还有研究领域冷僻而精深的专家。“独家”则指的是《上海书评》特有的作者,或是最早由《上海书评》挖掘出的作者。

光阴流逝,转眼间《上海书评》八周岁了!感谢作者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感谢读者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微信平台上的读者也一同回忆起与书评的美好时光:

Hidekawa-Suitsuki Kant:支持!公开和公共平台上难得的优质媒体!是的,纽约有《纽约书评》,伦敦有《伦敦书评》,上海也有了美好的《上海书评》!感谢《上海书评》打开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知识,最主要的是让我见识和学习了真正学术的态度!

阿Jam:我在上海时,每个周日,一份《上海书评》,一屉小笼,不要太惬意喔。那是上海给我的最美好回忆。

施佳懿:11年哲学本科入学,最初入门的就是上海书评的裸体字!后来把图书馆十几册书评都借来读,感情深厚!

甦sū:精神鸦片,每周文章太好,根本停不下来~

晋东南老西儿:海派书评,祝贺!

贾学霄:时光荏苒,《上海书评》已经八周年了。实话讲,前四年我对《上海书评》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但是打从一接触,我就很喜欢,每期的文章,我都会看。感谢《上海书评》,为我们带来的知识和快乐,祝你们越做越好!

陈越峰:《上海书评》,上海的文化名片!

清庭:相见恨晚!恨不相逢八年前……

Quanhong:上海有你更精彩!

嘉惠:才知道原来上海书评2008年7月创刊的,我也是同年7月进入图书出版行业,开始与这份报纸打交道,承蒙编辑赠书,几乎每一本集结成书的《上海书评》都看过,后来因各种原因图书不再出版,还是怀念纸书带来的阅读感,祝福上海书评越办越好,期待下一个八年!

水师向北:作为《万象》的忠实读者,在《上海书评》上看到那么多老朋友,立时对她一见钟情,曾买过十几本合辑,还到孔夫子旧书网上淘过别人数十期的成批转让,不在上海,即便网上有电子版,但为了读到有纸墨书香的《上海书评》,已经第三年订阅《东方早报》了,祝书评越办越好!

微博平台上的网友也纷纷发来贺电:

@GK同人于野:提升了中国报刊的档次,中文世界最值得读的刊物之一!

@bookseeker:但愿这个书评能延续,而且批判的尺度能逐日扩大加深,成为华语世界的典范。

@乱七八糟的马:每周日之悦读。

@一代宗师不谈经:恭喜恭喜,八年不易,超有含金量的杂志,可惜图书馆没有。

@东漂学童:托尼·朱特说《纽约书评》是纽约真正的地标,期待《上海书评》也成为上海最耀眼的地标。

@悦跑君:必须祝贺一下!纸媒衰微,愿上海书评能继续坚守……

自互联网迅速发展以来,人们整体的阅读生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如今,整个传统出版业都在思考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电子书的挑战。然而无论媒介载体如何,内容始终是人们的最终阅读对象。在任何载体之下,媒体都应致力于向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内容。接下去的岁月里,《上海书评》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贡献最优质的内容!

录入编辑:洪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