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中华文化新闻 > 正文

10月读的二十六本书(4)

2016-11-13 13:01:04      参与评论()人

20.《艺术的对话:带一本书去欧美博物馆》(菲利普·德·蒙特贝罗、马丁·盖福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位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达三十一年的专家与一位艺术评论家共同参观欧美各主要博物馆,评价介绍历史上的著名艺术品,主要是绘画。给了你相关艺术品的知识,不仅是作品本身还有作品所在的环境。又告诉你如何游览博物馆,有这样的专家引导,你的旅游不是更愉快了吗?

21.《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李宗陶艺术访谈录》(李宗陶,鹭江出版社)

中国的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有许多杰作,但在近代缺乏重大突破。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的艺术家除了赵无极、林风眠等少数人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外,绝大多数根本没机会走出去,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后一批青年艺术家显示才华,他们既受中国传统影响,又学习了西方的艺术,从而使中国艺术出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就形成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许多人看到了这种变化,但了解毕竟肤浅。作者采访了在当代有影响的十五位艺术家(有两位与中国艺术关系密切的外国人)。写他们成长的历程,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全书是采访后作者的综合,有些也包括受访者与采访者的对话。全书文字相当好,写得轻松、流畅。有些人我们相当熟悉,如李安、罗中立,有许多则不熟悉,即使熟悉的也是只知其名,对其作品与思想了解也不多。这本书可以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扫盲读物”。

22.《改革黄金年代:我们眼中的于光远》(胡冀燕、于小东、刘世定、韩钢主编,人民出版社)

纪念于光远先生的文章,包括于先生的战友、亲人、弟子写的回忆录。大多数写于于先生去世后,少数写于于先生生前。许多文章介绍于先生的思想,如董辅礽先生写的《读于光远社会所有制和私有制的论述》,今天仍有意义。类似的文章书中还不少。

23.《疫警时空:那些纠缠名人的传染病》(谭健锹,三联书店)

以名人作为引子来介绍各种传染病,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各种传染病,病根不在动物和其他,在人本身。这是一本有趣的医学科普读物。

24.《深夜的蚕豆声: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采访》(雪漠,人民文学出版社)

写西部风情的短篇小说集,不过写法有特色。不仅有小说,还有作者自己的感想与评论,内含浓浓的西北风情。

25.《甲骨时光》(陈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以杨鸣条(实际人物是董作宾)为中心写中研院史语所挖掘甲骨文的考古故事。作为小说当然有故事、有虚构,但还是反映了当年文物挖掘者的艰辛。

26.《谋杀局中局》(孙浩文,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典型的网络小说。情节曲折,许多情节用了当前的热点问题,如儿童被校车闷死、黑豆芽生产、煤炉工人得病示威、捞尸诈财等,都曾是热点。所以吸引眼球,但总体上写得粗糙。网络文学还要走出这种模式。

本月想推荐《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民国清流》以及《画在人心的苦闷上》。

录入编辑: 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