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术 > 正文

“艺术选秀”喧嚣背后:冒尖儿90后艺术家没几个(2)

2016-02-25 10:27:09  北京日报    参与评论()人

避免沦为“无公害艺术”

不过,王泓阳只属于少数,更多青年艺术家其实被淹没在了艺术“希望工程”本身的光环之下。

青年艺术家刘窗这些年受邀参展的频次越来越高,不过他并不会刻意去接近“青年艺术”平台。“身为青年艺术家,至为关键的是自己要有对这个时代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些以“选秀”为目的的“青年艺术”展,过于追求技术层面的东西,往往忽视了艺术的本源。从而让展览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很容易成为一种毫无营养的“无公害艺术”。他在不少这类展览上看到,“脑洞大开”的90后固然很有想象力,可由于人生经历单薄,创作难免欠缺深度,更多在视觉效果上秀技巧,很少看到他们对当下社会提出时代命题或是作出某种回应,“失去了思考,艺术就没了活力。”

面对有人质疑,彭玮认为,作为一个不谈盈利模式的平台,“青年艺术100”这些年坚持了对学术前瞻性的把握。“最初我们提出‘当代水墨’‘新抽象’概念时,不少人根本不理解。现在这类作品火了,证明依靠学术性选出来的作品类型,肯定要先于市场。”

策展人盛葳担任过多类青年艺术展的评委,他认为,这些应运而生的平台发挥了它的作用。不过,当下大部分青年艺术平台仅凭一腔热情和乐观预期在做,缺乏有效的造血机制,很难长久。艺术批评家胡斌也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不是办展场次和交易量,而是应关注艺术本身,尽可能给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选项,而不是替他们做规划。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