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艺术 > 正文

虔诚临摹与自由解读“同室操戈”

2016-03-02 09:23:59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异境-白银时代 向京 玻璃钢着色 2011

异境-白银时代 向京 玻璃钢着色 2011

心经 王冬龄 纸本水墨 2015

心经 王冬龄 纸本水墨 2015

鹿王之二(局部) 邬建安 彩色剪纸激光切割手工拼贴 2015

鹿王之二(局部) 邬建安 彩色剪纸激光切割手工拼贴 2015

◎丛涛

自从1900年敦煌藏经洞重见天日,在中国近代沧海桑田的历史变革中,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文化观念下,几乎每次关于敦煌的展览,都能引起不小的轰动,最近在北京太庙艺术馆举办的“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当然也不例外。与以往专注于通过复制临摹呈现敦煌艺术面貌不同,这次展览以“穿越”为题,不仅集中呈现了中央美术学院师生从20世纪中期以来对于敦煌艺术的临摹成果,更拣选了一批以敦煌作为发散原点而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从而以一个具体的文化载体,勾连出一场穿越不同时代与观念的历史碰撞。

这场碰撞无疑很难让我们沉浸于一个具体而统一的历史语境之中,却能够在异质表达的穿越中,提供一个历史与当下互为参照的反思空间。穿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既能够体会到20世纪中期以来,那些将敦煌视为传统艺术典范而潜心临摹的艺术家们所抱定的虔诚,也能够感受到当代语境中,那些从敦煌发散开来,不断探索将文化传统进行个人化、经验化解读与表达的艺术家们所具有的自由、包容的心态。如果说,这些孜孜以求、形神毕肖的临摹作品揭示出敦煌作为传统在20世纪的艺术观念中的典范价值,而那些充满了冒险与创造精神、不断突破观念和形式限制的当代作品则展现出对于传统的多元化解读与可能性探索。以敦煌作为一个样本,其在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现代艺术中呈现方式的变化,正反映出我们对待传统的观念演变,这个过程,我们姑且简单形容为从终点到起点的演变。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但新思想、新文化的建构,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其首先要面临的是对于旧文化的汰选,当时的表述一般称为“继承民族文化遗产”与“推陈出新”。幸运的是,在民国时期就曾因张大千、常书鸿、韩乐然等艺术大师的临摹与保护而广受关注的敦煌,并没有因为其宗教绘画的性质在新中国受到质疑。敦煌艺术的现实主义成分,令它在那段以狭隘现实主义审美观检视古代文化艺术传统的时期,得以保留其优秀文化遗产的地位。在那个可供学习和借鉴的传统范畴越来越狭窄的环境中,前往敦煌临摹壁画对于当时中国的艺术工作者而言,是极为难得的系统接触和学习传统的机会。在今天太庙的展厅中,我们会发现,在那些临摹者的名字中既有当时作为年轻学生、而如今已经卓然成家的詹建俊、方增先、孙景波等人,也有当时已经蜚声海内而构成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座座高峰的大师如常书鸿、董希文、吴作人、叶浅予等。无论这些临摹者当时的名气、水准如何,他们留下的这些作品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全身心投入到敦煌艺术中的那种沉静、真诚与专注,这也是这些临摹之作在图像复制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能使我们在感受古代艺术的同时,体会到临摹者的慧心独蕴。

这批主要完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临摹作品,在人物造型、笔墨线条、构图安排、色彩处理等方面都对敦煌壁画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和惟妙惟肖的传达,同时也向今天的观众透露了当时人们理解和表达传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更倾向于从审美气质和表达形式角度去理解传统,而临摹的过程,其实就是以经典为阶段性终点的对传统深入把握的过程。当然,我们从未将再现传统作为终极目标,而且这种在继承传统中寻求发展的方式,在多元的当代仍然具有活力。而那些与敦煌的临摹作品处在同一展示空间的当代艺术作品,却向我们展现出了另一种面对传统的方式。

相信很多观者都会惊异于在众多临摹作品中,突然出现了一幅标示了各种人类文明与交往活动的水墨地图(《人类前哨》),或者一段将丝绸之路与西域女子的神秘注视相叠加的影像装置(《穿月》),这种反差恰恰凸显了当代艺术家们在面对传统时所采取的不同以往的方式。在相对多元、开放的艺术环境中,艺术家尝试着打破定向思维的束缚,强调通过个体的经验与思考,对传统做出全新的回应与表达。由此,艺术家并不一定要在深入把握传统的基础上寻求个人的风格创造,传统往往成为一段思考与创造的起点,而创造的方向是发散的,结果也往往无法预设。所以,当我们看到邬建安通过无数带有神秘图腾色彩的剪纸羽人拼贴出巨大的鹿王经变画片段,站在史金淞以各种日常零件、杂物、残茶、剩墨在宣纸上再现出宏大的药师经变图景前的时候,我们能够强烈感受到他们想要借助这些传统的图像传达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而当我们被李洪波那如大蛇般逶迤于展厅的纸质雕塑所吸引,在王冬龄痛快淋漓的巨幅书法前屏住呼吸时,又总能从这些新奇的形式中觉察出某种熟悉的精神意蕴,而这意象能否与观者心中那个朦胧的传统气脉相通,恐怕还需要观者个人经验的介入。

如果说敦煌或者传统,是对于当代艺术家们的一次命题创作,那么在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中,看重的不是你的表达有多贴近敦煌,而是你以这个题目为原点,能否以恰当的方式传达出一个属于你的态度和理解。在当代,我们既可以通过深入地临摹进入敦煌,探寻传统的精义,也可以在若即若离的关系中,以一种轻松包容的心态,对传统和现代做出自己的解答。对待传统,历史和今天有着不同的方式,碰撞的火花,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活力体现。

展览:“文明的回响:穿越敦煌”艺术展

地点: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艺术馆

时间:2016年1月13日—3月16日9:00—16:00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