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立陶宛的“哈姆雷特”绝不会让你睡着(2)

2016-02-25 03:10:3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三个小时的立陶宛《哈姆雷特》是酣畅淋漓的。导演如施展魔法一般对文本进行了裁剪,最大的改动是在奥菲利亚,这个在原剧中很没有存在感的“女主角”在此版《哈姆雷特》中成为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精彩的人物。奥菲利亚和哈姆雷特首次在剧中见面的“花园幽会”一场,导演让国王、王后、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手执鲜花在化妆台的上方偷听,并讲出原本应该在两幕之后奥菲利亚葬礼上才说的台词。中戏教授沈林曾撰长文分析此处改编是如何的“神来之笔”,不仅使原剧节奏加快,更对应了后续情节,让此后葬礼一场成为全剧高潮。

【记者手记】

其实要说立陶宛《哈姆雷特》在解读上有多么别出心裁倒也未见得,“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在戏剧中被提出也并不鲜见,毕竟把这出经典故事改得更加惊世骇俗的大有人在。我在想,也许这个版本之所以打动观众,除了故事本身的魅力之外,还是在于重新让我们去思考经典在当下的意义所在。谁说《哈姆雷特》的故事已经过时了呢?这个犯了拖延症的年轻人优柔寡断三个多小时终于报仇雪恨,也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导演科尔苏诺夫恰恰认为,哈姆雷特的问题并不荒唐,一切问题的答案也未必确定无疑,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然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