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一演23年,谢君豪已与南海十三郎彼此难分(1)

2016-04-22 10:04:36  东方早报    参与评论()人

自接下这个角色,谢君豪(戴眼镜者)已出演南海十三郎23年,共演出过140多回。

1997年电影版《南海十三郎》助力谢君豪封金马影帝。

《南海十三郎》在北京上演。

不必劳烦张爱玲开口,少年得志多数时候好过大器晚成。“15分钟名人”事件愈演愈烈的今天,一旦怀揣“天才梦”的少年初显某方面的才情,身边人便恨不能立刻将之押送到某档真人秀节目现场,全忘了“伤仲永”式故事之所以没有总能广泛流传,不过是平凡一族为善妒之心找到幸灾乐祸的出口,而很多人,并不甘心把自己归为普罗大众。

香港话剧团出品演出的舞台剧《南海十三郎》中,江太史公一家得知十三子江誉镠的处女剧作《寒江钓雪》被粤剧名伶薛觉先赏识,满台的欢呼雀跃由“意料之外”带来,在台下被感染的观众眼里却在“情理之中”。

因同名电影而对故事熟稔的不少观众深知,这一幕不过是笔名“南海十三郎”的一代粤剧名编江誉镠人生传奇“大起”的开启,不待多时便会一路“大落”,再无回旋的可能。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傲骨是南海十三郎的贴身行囊,得意之时狂放展示,时代不容也要携带,衣不蔽体仍不丢弃。

他任才华生锈不向现实妥协的一生,固然吸引心有戚戚的观众带足纸巾踏进剧场,但他们现场揩泪,多为一演南海十三郎23年,在台上俨然与他化为一体的谢君豪的举手投足。设若该剧当年选角时,以恃才傲物半疯半癫演绎的谢君豪,败给或拿“油腔滑调”或用“潦倒困顿”示众的竞争对手,1993年香港首演时,南海十三郎大概不会令众多观众大笑之后落下认同的眼泪,只好匆匆现身之后复又退回历史角落,偶尔才与戏曲从业或研究人员发生关系。

但“如果”可以用于戏剧,不能放入历史。话剧演员出身的谢君豪凭自身的傲气和对舞台的执念,成为饰演南海十三郎的不二人选。1997年引发轰动的电影版助力他被封金马影帝,更让他与角色缘定今生——台上饰演梅仙的女演员如流水般几经更迭,由最初的苏玉华换为现在的焦媛,谢君豪始终铁打不动,似乎已被南海十三郎的执着附体。角色之外的佳话是,谢君豪纵有影帝傍身,却并没有一跃跳入影视剧的汪洋忘记舞台,只偶尔才对摄像机表演赚些外快。出道至今,他演出过多达2000余场舞台剧,台上塑造过近60个人物,仅南海十三郎一角,已演出过140多回。

而比较他在电影里与舞台上的表演,演的虽是同一角色,但以前是用身体本能,现在则注入人生阅历。战乱结束因被同行集体拒之门外无戏可写的南海十三郎,答应替某剧团老板续写猩猩戏民女的戏码,却并没任由故事往庸俗方向发展,而是让猩猩觉悟配合民女攻打入侵的狒狒,台词尽显他的“有情有义”。老板愤恨骂他不知今夕是何年,把剧本猛掷于地,电影中他立刻俯身捡起,不容自己的骄傲和才华被如此玷污,但在舞台上,却是缓缓走到剧本面前,俨然已不在意世人是否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但编剧杜国威显然希望观众认可南海十三郎的价值。电影伊始,落魄的说书人借喧嚣夜市一角,娓娓道来南海十三郎的生平,当路人越积越多,警察以阻碍交通的罪名准备将他拘捕,两名欲知后事如何的年轻人主动犯案,如愿以偿与他一起来到警局,其后囚犯、保洁员以及警察均听得如痴如醉,并适时发表同情观点。身无分文的说书人最后被听众之一保释出狱,表明的正是后人对南海十三郎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