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老舍五则》,还能再多几则吗?(1)

2016-05-04 09:08:58  文汇报    参与评论()人

《老舍五则之柳家大院》剧照

老舍五则之柳家大院》剧照

《老舍五则之兔》剧照(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老舍五则之兔》剧照(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孙惠柱

●多年来话剧舞台上缺少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可以从老舍小说里再多借几个过来,要是够不上大戏,折子戏也行。

●折子戏是中国戏曲家的一大发明,我们的长篇故事都是以折子戏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的,从来不需要削足适履,至于数量远远超出长篇小说的短篇故事,就更适合用折子戏来展现了。

老舍写过几十个剧本,留在舞台上常演的就是不朽的《茶馆》;他的小说佳作要多很多,其中《骆驼祥子》已被不同剧种搬上了舞台,但似乎也仅此而已。其实他笔下还有不少像祥子那样的精彩人物,只是故事简短了些;多年来话剧舞台上缺少独特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可以从老舍小说里再多借几个过来,要是够不上大戏,折子戏也行。王翔改编、林兆华导演的《老舍五则》就是我期待了多年的这样一个作品。

《五则》问世已然四五年了,我是最近才在上海大剧院看到,果然眼睛一亮。五个小故事里的人物都有极为鲜明的个性———正因为短小集中,特色还更显突出。受气的儿媳妇按说很常见,但《柳家大院》里的这位受不了气上了吊,还会在死后听不得恶言恶语而赌气“挺尸”坐起来,跟欺负她的家人讨说法。旧社会当兵的玩女人不稀奇,相互间拜把子也很正常;可《也是三角》里的这对兄弟兵认真想成个亲,却因囊中羞涩只好合伙娶一个老婆。哥俩本来说得好好的,还谦来让去叫对方先“圆房”,可这“三角”怎么“圆”?《断魂枪》和《兔》分别着眼于功夫和京剧这两样国粹。武功本是实用技艺,凭着它能在镖局谋生,可现在有了洋枪,连最绝的“断魂枪”也没用了,逼得大师下决心“不传、不传”。武术难道只有在权势者的保镖身上才有用?京剧倒本来就不算什么实用技艺,还能继续供人消遣,可问题同样是:谁来养你?最能让观众会心一笑的是那个官场故事《上任》———新上任的稽查局长竟是个黑白两道通吃的老大,他想两边都搞定,不料按下葫芦浮起瓢,这里头就有戏了。

说起来这都是些旧社会的旧人物,但在舞台上新意十足。看了太多应时然而速朽的“新人新事”,有人不免诧异,为什么大作家刻画的艺术形象就是不会过时呢?今年到处都是纪念莎翁、汤公逝世400周年的演出,那些个还要“旧”得多的人物也每每能给人新的启示,就因为大作家看人识人有独特的视角,要想抄袭都难!对戏剧人物来说,作家慧眼独具发掘出来的微妙人性还必须换成舞台形式来呈现。《老舍五则》里大导林兆华把他的一个标志性导演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演员直接对着观众表演,很像老舍十分喜欢也写过很多的曲艺的演法。小说和曲艺都用叙事体讲故事,《五则》虽然改成了代言体的话剧,但调度极其简洁,演员常常面对观众一字排开轮流说话,有时候甚至有点像辩论赛;雷恪生、李诚儒这些资深演员纯熟的语言艺术本身就能让不少观众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