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戏剧 > 正文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掌声像耳光一样响亮

2016-11-02 17:37:0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掌声像耳光一样响亮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掌声像耳光一样响亮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

韩国国立剧团版《赵氏孤儿》

◎杨申

我难以形容看完这部戏时的心情。如果单从作品的舞台呈现来看,那么谈不上艺术有多高的造诣,也谈不上思想上有多深的追求,只是难以忘怀那从结尾暗场响起的、几百人创造出的、震耳的、长久的呼喊与掌声,我和在场的每一个人一起鼓掌,直至谢幕结束大幕完全落下。

就是这样一部让许多观众热泪盈眶并鼓掌欢呼的戏剧——《赵氏孤儿》,一个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的故事,被韩国国立剧团排演并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演出。

戏剧无外乎内容与形式、思想与动作。单独拿出其中任何一点来说,这部韩国的《赵氏孤儿》都并未体现出多么出奇之处。剧情基本忠实于中国元代纪君祥的原著,但在剧中,取代中国元素的,是韩国本土化的服装造型音乐民谣等。舞台布景简约到只有几件空降的大道具,颇具戏曲美学之风。黑衣人也被导演运用在形式之中,不仅负责捡场,更是用一把黑扇子帮助演员完成“死亡”,形成陌生化效果。开场不久,感觉演员们在耍宝,不时说着几句汉语,像是在极力讨好观众。而他们夸张搞笑的表演,甚至让观众在开始时认为可能是在看一部闹剧。然而随着戏剧发展的进程与人物的描绘展现,即使这些插科打诨依然不时出现在剧中,但观众回馈的却不是笑声,而是感动与震撼。

那么,又是什么能够让观众最终如此喝彩呢?我想首当其冲的就是韩国演员们精彩的表演。韩国演员们在舞台上有一种近乎本能的热情:他们会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会高频率高节奏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与情感。这曾被中国戏剧人笑称为“傻力气”。然而这种表演的呈现并不是“真傻”,也不是他们不懂得收放张力,而是他们的精神不仅是高度集中、身体不仅是高度控制,更是从心底享受舞台上的一切。他们努力地去感受台上的每一丝气息、对手的每一个信息、观众的每一个反应。出色的声音和肢体能力给他们的表演带来了有力的支持,而能够看出这是从学校学习就开始并持续直至剧院工作长年累月训练的成果。

演员们完整地驾驭人物,也给导演对情节与节奏、音乐与画面的操控带来了方便。看似喜剧的表演中,不乏急转直下的情绪变化以及重音震颤等等。但这些舞台气氛转折都不显得突兀,人物从搞笑到抒情,从抒情到倾诉,从倾诉到嘶吼,一切行动变化与情感过渡都积极和有机,不露痕迹地牵动着观众的心。在演员表演的不断积累中,观众都渴望发泄,也就无怪程婴换子后的呐喊、断臂后的哀鸣等段落让人感动落泪。

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导演也给予了部分改编与重新解读。但这些并没有所谓的标新立异,也没有对观众形成任何“教育意义”与“标准答案”。比如程婴被塑造成了一个日常可见的、本分平凡的人,他和妻子无非是希望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有任何远大抱负。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因为别人的托付而将复仇背负在了身上,在无奈中牺牲了自己的妻儿,最终反而不知自己的使命。而屠岸贾作为剧中“反派”却与之截然相反,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为之不择手段。在二人最后的交锋中,屠岸贾对程婴发出了质问,让程婴更加迷茫。这些解读并非是在为屠岸贾“翻案”,而是对观众提出了延伸思考的可能性:这是信仰还是宿命?程婴的付出是否值得?屠岸贾是否罪无可恕?赵氏孤儿该不该为了一个复仇的名目而杀死养父?这些问题在剧中仿佛都有所涉及,戏也一次次提到复仇,但却都没有给出具体选择。所谓“戏就在那里,导演请观众自行体味”:比如当大仇得报后,程婴在幻想中依次面对在这场斗争中死去的每一个人,但却没有多余的废话与态度。他是遗憾还是后悔?是反思还是痛快?是悲伤还是解脱?似乎什么都在说,又好像一切皆无言。正如大千世界中的事与物,不是结局注脚,而仅是历史的一个片段。不同的观众,将有不同的感触。

“让观众笑着流泪,看戏之后留有思考。”这句话是多少中国戏剧的宣传语,但实际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我曾看过中国几个版本的《赵氏孤儿》,从未像看这部韩国版时这样激动与喜爱。讽刺的是,在韩国版《赵氏孤儿》演出的这几天,中国的戏剧最高奖项正在陕西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身后,韩国剧团却用不足于中国剧团制作大戏十分之一的成本,在中国的剧场用中国的故事征服了中国的观众!

对于西方戏剧,我们总认为是舶来品,不容易被东方观念和习惯所认知,于是总说戏剧要“民族化”、要坚持“东方美学”。然而从这部《赵氏孤儿》来看,这个“中华民族的故事”已经被“韩国民族化”了,而且很通顺和彻底。中国的传统元杂剧被韩国“拿来主义”并赋予了韩国特色与现代诠释,同时没有损伤原作。舞台是最公平的地方,观众的回馈足以说明所有问题,即使很多时候,这是非常残酷的,容不得掩耳盗铃。

忽然感觉,《赵氏孤儿》谢幕时响起的不是雷鸣般的掌声,而是一个个打在脸上的耳光,回荡在剧场。

摄影/王雨晨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
关键词: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