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少帅”作为历史人质的二世祖

2016-02-03 09:04:33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少帅”作为历史人质的二世祖

少帅”作为历史人质的二世祖

◎嗨森铂

“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中,张学良如是说。

然而其自然生命却到101岁高龄却才寿终正寝。从21岁他向父亲张作霖提出整军经武的一揽子计划,在奉军中崭露头角到36岁发动西安事变,登上政治生涯的巅峰,再到后来被蒋介石软禁,其政治、军事生涯中的光辉时刻相对于其漫长的生命来说,如同流星一闪即逝。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用“少帅”二字去称呼张学良,或许更在于人们潜意识里把其人生永远定格在风华正茂的那段岁月,那也是其个人的军事史、政治史、情史上斑驳多彩的时光。

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张学良用了“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考语来自我评定。或许,这是张学良对自己政治、军事生涯的一次反讽和解构。在泛娱乐化的今天,人们审度历史的眼光早已不是铁板一块,张学良与于凤至之间的爱与辜负,与众多女人的绯闻瓜葛,更有关于他与“不抵抗政策”云山雾罩的关系,对“西安事变”的自我认定,乃至文章的“周一见”事件,其个人与张学良生活某种吊诡的相似,李雪健扮演的张作霖超过史实上的真实年龄,经常游走于民国题材影视剧中的小宋佳身上的民国范儿,所有的上述这些谈资都构成了理解张黎执导的电视剧《少帅》的前文本和潜文本,显然,照本宣科按照历史教科书来拍张学良已经无法把少帅生命中的是是非非拍出味道,对此,电视剧《少帅》祭出了贝尔特鲁奇曾在《末代皇帝》中呈现的历史观,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化用这一说法,少帅就是作为历史人质的二世祖。

剧中,郭松龄之妻对郭松龄说少帅就是一纨绔,电视剧并没有回避张学良的纨绔二世祖的身份,所有的史料目光却都又经过了主创团队的重新咀嚼,“洗白”大导张黎一贯爱在作品中“洗白”角色,如《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嘉靖;《走向共和》中的袁世凯等等,在《少帅》中依然如此。如对少帅性启蒙的表嫂,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少帅曾说:“她并不是个好人,是个暗娼,我表哥娶了她,那我常到他家去玩去,那时我才十六岁嘛,有一天家里没人,她调戏我,所以我坏蛋就是从她身上学来的,我也因此看不起女人。”但在《少帅》中,表嫂却承担了满足了少帅的俄狄浦斯情结,少帅早年丧母,表嫂正是用这句话来勾引少帅,想你母亲了,就来我这儿。在史料与自述的裂缝中,《少帅》的主创并没有重复“少帅”对表嫂的主观判断,也未用道德的大棒来审视这个人,而是从“俄狄浦斯”情结的戏剧性补足了观众对这段审慎心理的想象,并以此建构起少帅今后人格塑型与行为走向的戏剧逻辑。

剧中,由于早年丧母,少帅便一直与父亲隔膜,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多次与父亲博弈,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一切都牢牢在父亲掌控下,想去美国学医被父亲搅成了泡影,婚事是父亲定的,对表嫂的情感寄托被父亲无形中给搅散了,甚至其看似自主的人生选择也都是在父亲掌控和操纵下,其主动从军的戏码也是在父亲既定的脚本中。国家意识等大局观、世界观却都是在生活中随机形成的,少帅见惯了父亲与合作伙伴在麻将桌上潜流涌动的剑拔弩张,见惯了父亲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手腕,直到最后也未能理解父亲的格言:江湖就是人情世故。作为二世祖,少帅没能接住父亲撒手留下的偌大江湖。

《少帅》以人带史。10集的篇幅呈现了少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把少帅的性格印象洒给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人们会不知不觉拼起一幅图,有父亲在的时候,家庭终归是温馨的,坚实的,甚至像于凤至所说,也是可以由得少帅“任性”的。而李雪健的表演也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整个剧的压力,大帅与少帅的人格互动给人提供了丰满清晰的逻辑依据,作为重大历史题材,张作霖的角色塑造是不大可能出格的。然而,李雪健的表演却呈现了一个专制、狡猾却又慈爱的父亲形象,包括对少帅在私生活方面的放纵,而当父亲意外死亡时,少帅的性格弱点则直接导致了其日后的人生轨迹。或许,正是由于选择而不得,或者政治军事上的选择带来的伤害,才导致少帅在晚年说的那句“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考语,也许只有在情场上,少帅才能有那么一些不确定的小确幸来自我抚慰。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