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疯狂动物城》口碑爆棚 10个名词帮你看懂“天作”(2)

2016-03-15 10:11:03  严杰夫    参与评论()人

在这个意义上,《疯狂动物城》的主旨就不再只是简单地讲个寓教于乐的小故事了,却暗含了人类文明史上流传了数千年的种族偏见问题。这种偏见,恰恰正是“理想城市”最大的障碍。

不用说,美国的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冲突,来自于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即使是中国国内,每每谈起“城里人”对“农村人”的偏见,“上海人”对“外地人”的偏见时,不也是源于某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农村人”或“外地人”因为习惯粗陋、不讲究秩序,所以是讨厌的。这种潜意识的问题在于,它完全忽略这样一种事实:人类的行为习惯是会调整和“进化”的;或者反过来说,不管你是哪里人,不管你的肤色是什么样的,其实在本质上并无太大的区别,而在基因层次上,这种差异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生物学早就告诉我们,人类和黑猩猩间的差别,也不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呢?

所以,这部影片也告诉我们,基因的差异并不是一个城市面临的真正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开放和包容,还是充满了偏见和促狭。

4、 暴力

这种偏见或歧视,正是“理想城市”最大的威胁和敌人。而且,偏见和歧视的存在,不仅意味着不同人群间的对立,也就造成了敌对状态的出现,并最终酿成种种暴力事件。

遗憾的是,人类历史正是一部“暴力史”。在最初的时候,暴力或许是为了维系族群或国家的存续或发展;而今天,弥漫在都市里的暴力,大部分则就是来自于偏见和歧视。更令人痛心的是,大部分人在面对暴力来临的时候,却似乎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而只能选择以暴制暴。

正如影片中,以绵羊副市长为代表的食草动物,在面对食肉动物或大型动物的歧视时,不是采取更为理智或文明的方法应对,而是采取了残害和暴力的办法。而这种依靠人数众多而实施的暴力,恰恰是现代暴力区别于古典暴力的经典特征,其带来的伤害却远远高于古典的个体暴力。因为,后者不过是给某个具体的个体对象带来了伤害;前者则是企图伤害甚至于消灭整个族群。这种大规模杀伤性的现代暴力,正是盘旋在现代都市上空最可怕的阴影。

5、 羊群效应

这种现代的大规模杀伤性暴力,事实上早就有社会学家进行过论述。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即为其中的经典。在这本书里,勒庞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心理学因素有过精彩的总结:他将其称之为群体性心态。而在今天,对于这种群体性心态的描述,还有另外一个词,那就是“羊群效应”。

吊诡的是,在《疯狂动物城》里的反派,正是以副市长为代表的一群羊。正是这群羊掀起了动物城里的恐慌,并将食肉动物整个族群推到了悬崖边缘。

6、 选举政治

之所以“羊群效应”会掀起波澜,就在于现代选票民主自带的缺陷。选票民主实行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因此一旦有人能够利用好羊群效应,或掌握了“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就很容易操控民主。从古希腊时代的僭主政治,再到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少数服从多数”的选票民主的缺陷可谓是已是一次次被暴露在阳光之下。

而在今天的大都市里,尽管管理运作体系经过了更为严谨的设计,但投票机制的缺陷仍可能会被利用。在影片里,绵羊副市长正是深谙这种制度缺陷,才会言之凿凿地称有了“占选民90%的食草动物”的选票,作什么恶都不用怕了。

7、 公务猿

如果说,电影对投票政治的吐槽的槽点有点大,那么它对现代城市官僚系统的吐槽,则精准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