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化 > 艺文 > 影视 > 正文

迟来的正义:韩国影视中的“黑”势力

2016-04-20 09:18:50  北京青年报    参与评论()人

天命难违:韩国影视中的“黑”势力

天命难违:韩国影视中的“黑”势力

天命难违:韩国影视中的“黑”势力

天命难违:韩国影视中的“黑”势力

◎何天平

通常情况下,韩剧会被视作一种“女性叙事形式”:私人化的讲述视角、情感化的戏剧冲突和美型化的理想人格,从热播剧《太阳的后裔》中可见一斑。但这般理解大抵源自人们对于韩剧单一品相的匮乏想象——其实,除了都市爱情,犯罪题材也是韩国影视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势力。从这些年韩国电影的表现来看,几乎能够清晰看到这种“选择性忽略”的倾向。《雪国列车》、《暗杀》等诸多成色不错的韩国犯罪电影,似乎都难以匹配其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坊间名声。在韩剧视野下,能构成现象级观看的这类题材恐怕也是凤毛麟角,即便有诸如《坏家伙们》、《龙八夷》等在观众看来品貌不错的剧集,恐怕要把一半的军功章分给里头隐匿却强势的爱情叙事。

虽然谈不上是某种来自受众市场(尤其是中国观众)的刻板成见,但至少表明韩剧对于犯罪题材的开掘不及表现家庭和都市题材时的圆熟度和辨识度的。韩国受到邻国日本的深刻影响,而日本影视文化中推崇悬疑、犯罪议题的悠久历史,也令韩国影视在这方面的进取构成不可避免的一点焦虑。直到前些日子一个熟稔于韩流文化的朋友跟我谈及,在看完一部名叫《signal》的韩剧后,她甚至有些惧于在现实世界中跟陌生人交流。这让我感到讶异,毕竟在我有限的观看经验中,这种现世的阴冷感似乎与韩国温软的影视文化不太搭调。

《signal》一剧,并未如其他流行剧目般选择消费色彩极为浓厚的复合题材切入,它是一部比较纯粹的犯罪探案剧,也以暗黑、压抑的叙事风格区别了人们对惯常韩剧温润细腻的想象。该剧用一部老式对讲机勾连起“现在”和“过去”平行时空中两个追求正义的刑警,以穿越式的对话互通悬案的关键信息,并在过程中改变现有的时空进程进而了结了大量积案。从叙事脉络上看,《signal》有着日剧在此类题材表现上猎奇而隐秘的风格形式,同时又紧紧关乎现实伦理,以正义之名彰显韩剧视觉中天然包孕的人情因素。

社会性是近些年韩剧在不断强化的重要命题。人伦秩序是一方面,戒律法规是另一方面。前者相对隐性与柔和,如《匹诺曹》,更倾向于女性视角;后者相对显性与硬朗,如这部《signal》,经由一定的叙事改造在风貌上男女咸宜。《signal》统共呈现了六个案件,都取自韩国社会的真实悬案素材。事实上,韩国几大悬案在影视改编中早已有之,在诸如《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等影视作品中都对此展开了戏剧化的聚焦。类似悬案的奇观议题,既提供了宏大叙事下的现实思索方向,也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个人反思后的一种情绪内化,具备较强延展性。“悬而未决”的有意思之处在于,即便是作为维系社会运转的制度底线——法律——也有着“容错”的灰色地带。

如剧中第一个故事“金允贞诱拐案”,以一则奇诡而无头绪的案件重新审视了过去韩国法律界定犯罪行为15年追诉时效的合理性。所谓“追诉时效”,指的是问责犯罪嫌疑人的最长有效时间,超过法定期限而无法取得确凿证据将无法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剧中因“穿越对话”使多年前一则儿童诱拐案的关键线索浮出水面,犯罪者将追诉时效作为逃脱制裁的一项重要筹码。在审讯的最后一刻,她用诡谲的微笑嘲讽了人情以内和法律以外的无可奈何。虽然最终警方急中生智用另一则案件巧妙化解了追诉时效的问题,令其未能逍遥法外,然而这始终是作为艺术文本的电视剧提供的一种烙着戏剧冲突的叙事策略罢了。无法为金允贞的死亡归责、正名的悲怆,或许在金允贞母亲面对罪犯时的歇斯底里中能够管窥一二。案件之后,剧中展现了社会对这一法律条例的争议与讨论:一方面媒体不断追问“杀人所犯下的罪行能够因人为制定的法律而消失吗?”另一方面迫于舆论压力,立法取消犯罪性质恶劣的重案公诉时效,警方成立长期未结案专案组清查多年悬案。而这一组织的成立,也赋予故事展开非典型“穿越”的现实合理性:扣人心弦的悬念感不仅在清查悬案本身,也在因平行时空的意外联结而不断袪魅的历史,甚至这种联系本身,都有着“迷人”的未知。

我并非法律从业者,对这一条例的理解也有限。摇摆在罪犯和受害者之间的人权天平,该如何“拨乱反正”我无从知晓。但在我看来,案件呈现或许只是一个窗口,而直面“迟来的正义”的勇气,是全剧最有力的部分。破解悬案的明线下,该剧对人情正义与法理正义的博弈展开了有益的探讨,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剧中隐藏的暗线便是以刑警李财韩为代表的正义势力与以警署署长为代表的舞弊势力的角力,这恰恰是剧中试图剖开的深层逻辑。现实题材的韩国影视剧常对本国社会现状进行自省,带有批判性的讽世意味总令我深刻感受到它奇正的三观——这种“政治正确”令观众鲜少会对剧集的核心命旨产生摇摆和游移,对真善美的向往往往会内化为一种“深信不疑”(无论在何种风格形式表现下)。曾看到一位韩国学者描述韩国传统文化逻辑为“不倾向于将外部冲击所引发的紧张向外反射”,因此,自我救赎才成为一种悲剧,也成为一种宿命,韩剧亦同理。“暴力和眼泪都是情之所至”,其中的“情”源自不能掌控命运的“无力”,更源自无法置身事外的“正义”。正因如此,《signal》中的“迟来的正义”才成为一种逃不脱的宿命。

宿命感这东西,在日韩文化语境中总是历久弥新。而反观具有相似性的中国社会,我们当前的主流文化却更像是一面破碎的镜子,它或许能够反射一切对其构成影响的人事,却似乎唯独照不出自己的模样。这种对自我的审视和对宿命的敬畏,恐怕也是中国影视剧里最为匮乏的吧。

(责任编辑:刘畅 CC002)